金钗石斛复方降血糖、增强免疫活性的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ey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具有降血糖、增强免疫等功效,为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九大仙草之一。本研究以金钗石斛水提物为主要原料,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探究金钗石斛、苦瓜和枸杞提取物复方对免疫功能和血糖水平的影响,优化复方配比;在此基础上研发一款色香味俱佳的浸膏,并利用加速试验探究其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体外实验研究单一的金钗石斛、枸杞和苦瓜提取物对免疫功能和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提取物均能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和分泌NO,促进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提升NK细胞杀伤活性。金钗石斛和枸杞提取物免疫活性优于苦瓜提取物。三种提取物可降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促进L6肌肉细胞摄取葡萄糖。苦瓜和枸杞提取物辅助降血糖效果明显,优于金钗石斛提取物。三种提取物具有较好的增强免疫和辅助降血糖活性。2.以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率、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率、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率为指标优化复方配比。枸杞(A)、苦瓜(B)和金钗石斛提取物(C)浓度分别为200μg/mL、100μg/mL、200μg/mL时,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率为6.62%,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率为26.17%,优于其余配比和单一提取物。表明复方在免疫方面有协同效应。三种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正交实验发现三种提取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没有显著差异(p>0.05),也没有明显的交互作用,酶活抑制率随提取物浓度增大而增大。综合考虑复方对免疫细胞、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确定复方配比枸杞:苦瓜:金钗石斛为2:1:2。3.探究优化后的复方对小鼠免疫功能和血糖水平的影响。小鼠连续灌胃30 d后,复方低剂量组(0.6 g/kg)和复方高剂量组(1.2 g/kg)均可显著增强碳廓清能力(p<0.05,p<0.01),增大迟发型变态反应耳肿胀程度(p<0.05,p<0.01)。复方低、高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空腹血糖(p<0.05,p<0.01),增强小鼠糖耐量(p<0.01,p<0.01)。金钗石斛复方具有良好的增强免疫和降血糖效果,并且优于单一和两组分提取物。4.研发了一款具有增强免疫和辅助降血糖功能的浸膏,并探究其稳定性。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确定辅料罗汉果糖苷和麦芽糊精含量分别为0.45%和40%,得到一款口感良好、质地均一且具有金钗石斛特有香味的浸膏。加速试验期间,浸膏的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和主要功效成分含量符合产品质量要求。依据保健食品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预测浸膏保质期为两年。
其他文献
采用具有f-轨道的稀土金属催化剂进行丁二烯(Bd)与苯乙烯(St)嵌段共聚得到丁苯共聚物.利用FTIR,1H-NMR和13C-NMR和TEM分别对萃取均聚物后的共聚物进行微观结构、共聚物组成和
目的研究探讨肝癌护理管理中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7-2018年7月该院接受的经上级医院确诊或手术治疗后的90例肝癌康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设为对照组、观察
依据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最新修正彭曼-蒙特斯公式,采用沙井子灌区气象站近十年逐日气象资料,计算出参考作物蒸散量,利用距离本灌区最近的国家灌溉试验站(焉耆灌溉试验站)
综述了国内外越橘组织培养中无菌繁殖系的建立、继代增殖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试管苗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的驯化移栽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对组织培养在越橘上的应用及展望
索膜建筑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是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被广泛应用大跨度场馆中。国内外学者对索膜结构理论研究较多,但对其应用研究相对较少;设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磷酸盐的铒镱共掺双包层掺铒光纤放大器。在分析了铒镱共掺系统能级,忽略放大自发辐射与激态吸收的基础上,通过Runge-Kutta法求解速率方程,边界方程,数值计算
许多革兰氏阳性菌的表面蛋白是经过一种被称为分选酶的半胱氨酸转肽酶的作用而锚定到细胞壁上,由于表面蛋白在病原菌的致病性方面起关键作用,分选酶有可能成为降低革兰氏阳性菌
研究背景和目的: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临床病理变化复杂,对治疗的反应也各不相同,轻型水肿性胰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对治疗反应好,多数可以治愈,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市场急需高素质英语人才。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已经成为基本的需要,而占全国约70%人口的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对于培养外语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外学术界兴起了全球化研究的热潮.在90年代初,学者们开始从文化或者文明的角度对全球化加以考察,逐渐形成了文化全球化的研究框架.文化全球化研究至今方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