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me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临床指标与出血的相关性。2)探讨肝硬化患者临床指标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3)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浆NO、ET-1水平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腔积液的关系。 方法:1)对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其它临床指标进行分级评分,然后进行非参数等级相关分析和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2)对患者的临床指标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表现进行分级评分,然后进行非参数等级相关分析和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3)将患者血浆NO、ET-1与其食管曲张静脉内镜评分、门静脉内径、腹水分级评分、血清白蛋白等四项指标进行非参数统计等级相关分析。 结果: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按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排列为内镜总分(3.051108,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1.090042,P<0.05)、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总分(0.306172,P<001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按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小依次排列)为:血小板计数(PLT)(-1.455995,P<0.01),门静脉内径(1.093647,P<0.01),凝血酶原时间(PT)(0.674698,P<0.05)。3)患者血浆NO、ET-1与其食管曲张静脉程度和门静脉内径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血浆ET-l与腹水程度呈正相关,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病毒性心肌炎(VM)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目前认为CTL主要有两个作用途径即穿孔素/颗粒酶(GrB)和Fas/FasL途径,然而,其分子机制尚
目的:本研究拟应用部分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动物模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处理,通过对比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后的治疗结果,为临床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并发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