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燃煤链条锅炉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工业锅炉之一,仍然存在燃烧效率低、NOx排放高等问题。仅通过在传统链条炉前安装预燃装置,就实现了煤炭在链条炉中的部分解耦燃烧,从而使链条炉燃烧洁净型煤成为可能,并提高了链条炉燃烧效率,降低了NOx排放。相较于其它NOx减排措施,链条炉的解耦燃烧改造具有成本低、改造方便、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等优势。为证明解耦燃煤链条炉在燃烧效率和NOx排放上的优势并探究炉内NOx的还原机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煤链条锅炉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工业锅炉之一,仍然存在燃烧效率低、NOx排放高等问题。仅通过在传统链条炉前安装预燃装置,就实现了煤炭在链条炉中的部分解耦燃烧,从而使链条炉燃烧洁净型煤成为可能,并提高了链条炉燃烧效率,降低了NOx排放。相较于其它NOx减排措施,链条炉的解耦燃烧改造具有成本低、改造方便、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等优势。为证明解耦燃煤链条炉在燃烧效率和NOx排放上的优势并探究炉内NOx的还原机制,本文建立了链条炉燃烧模型并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首先利用离散相模型建立了燃煤链条锅炉稳态燃烧模型,通过模拟6t/h传统燃煤链条炉并与实验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进一步应用该模型对20t/h预燃式燃煤链条炉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对比炉膛内的温度场和氧气(O2)、一氧化氮(NO)浓度分布,证明预燃装置对提高链条炉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作用明显。结合配风优化措施,可进一步降低NO排放。通过模拟对比研究了甲烷(CH4)、一氧化碳(CO)和高温焦炭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对NO的还原能力,证明了预燃链条炉中高温焦炭对NO的还原能力强于CO和CH4。为了实现炉排上煤层的移动燃烧并排除初始条件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本文建立了燃煤链条锅炉非稳态燃烧模型。通过自定义函数的方式实现了炉排移动时的正常进风,并通过误差分析验证了该进风方式的合理性。在前述模型的基础上,耦合该模型实现了20t/h预燃链条炉的非稳态冷态模拟,并进一步实现了对6t/h传统燃煤链条炉从煤进入炉膛燃烧到灰渣排出的全过程非稳态燃烧模拟。
其他文献
目前,油气混输管道已被用作覆盖大部分渤海,南海和大部分东海的主要交通方式。油气混输管道与单相运输管道一样,需要面管道运输安全问题的巨大挑战。而管道泄漏问题一直是管道安全生产维护领域的难题,且事故发生率较高,是影响管道稳定可靠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实时、有效的检测方法来保证油气混输管道的安全、正常运行,但是常规的油气混输管道的泄漏检测方法都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声波法泄漏检测技术是现代检测
W/O型原油乳状液是油田现场较为常见的一种采出液形式。由于三次采油过程中采用注气驱方式,会使得采出的W/O型原油乳状液处于带压溶气状态,而现阶段对不同溶气种类下溶气原油乳状液的特性研究还较为欠缺。本文利用带压溶气原油乳化装置在不同溶气环境(CO2、CH4、N2)和不同溶气压力(1MPa、2MPa、3MPa)条件下,对长庆原油进行带压乳化,并通过溶解度测定装置、溶气原油乳液稳定性分析装置、界面张力仪
为了系统研究X70钢在直流杂散电流不同干扰方式(阴极干扰、阳极干扰和阴阳极交替干扰)、不同电流密度(小直流、大直流)下的极化特性。设计一套直流干扰下的电化学测试装置,实现了以下功能:(1)直流电流对工作电极进行干扰的同时进行电化学测试;(2)既能进行阳极干扰又能进行阴极干扰下的测试;(3)准确控制施加在工作电极上的干扰电流大小;(4)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应用电化学方法测试X70钢的电位曲线、极化曲
涡流管以其简单的结构,广泛的适用条件以及高效的能量分离性能,一直受到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重点关注。虽然涡流管已大量的投入到生活生产中,但由于其内部复杂的流动变化,众说纷纭的能量分离机理,使得人们仍未能完全掌握其工作原理。传统的涡流管研究多关注其制冷效应,而涡流管能同时产生冷、热双流体。因此,涡流管在制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以及巨大的理论研究价值。本文以逆流型涡流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
非金属管道因为它的使用性能优异、安装及维修成本低的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原油输送中。然而现阶段对非金属管道摩阻系数的工艺计算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需要对非金属管道的摩阻系数进行研究,给工程计算提供指导。本文分金属管道以及三种不同型号的RTP非金属管道四种管道材质,三种实验介质,三种管径对非金属管道流动摩擦阻力系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以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管道(简称RTP管道)为
外涂层是海底管道与外界腐蚀环境隔离的重要屏障,但是由于在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检测设备及定期的管理维护,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涂层缺陷,研发有效的管道外涂层缺陷检测装置,将为保障海底油气管道的安全和高效运行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结合的方法,研究适用于海底管道外涂层缺陷检测的超声波检测技术,结合管道内检测环境对超声换能器进行选型和参数设计,识别涂层缺陷回波的响应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具有模块化程度高、扩展性强、等效开关频率高、开关器件耐压要求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柔性直流输电和直流电网中。但MMC系统多变量、多控制目标、强耦合性以及非线性的特点增大了控制系统设计的难度。因此,对MMC内部变量控制、外部变量控制以及MMC内部耦合的研究尤为重要。针对MMC内部存在多变量的问题,根据子模块平均模型与静止坐标系下MMC的数学模型,分析了MMC内部电气量的主要组成成分及
加氢脱金属工序是加氢处理工艺中的重要一环,而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开发利用更是提高渣油加氢处理质量的重要手段。鉴于目前工业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存在着成本高、活性以及稳定性不佳的现状,本文旨在通过添加第二助剂以及有机配体络合剂的方式改善加氢脱金属催化剂性能,得到加氢脱金属催化剂适用的构效关系。本文首先制备了不同Z/Mo系列、不同Z浸渍方式系列、不同C-Z系列以及不同E-Z系列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其次,对各
由于我国“富煤贫油”的能源结构,煤/重油加氢共炼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煤/重油加氢共炼的尾油收率较高,性质较差,二次利用困难。本文以安徽褐煤(AH-lignite)、催化裂化油浆(FCCS)和委内瑞拉常压渣油(MRAR)为原料,在高压釜中进行煤/重油加氢共炼常压尾油(COAR)循环反应,同时也考察了COAR与委内瑞拉常压渣油(MRAR)混合原料的浆态床加氢反应行为,采用XRD、FT-IR、XP
费托合成转化效率及产物的选择性与催化剂性能密切相关。其中铁基催化剂作为较早用于费托合成研究的催化剂,因其储量丰富、价格低廉而备受关注。合成高效的铁基催化剂重点在于前躯体的制备。然而由于制备过程实验环境复杂,很难通过常规手段进行分析。因此,本文运用分子模拟手段对费托合成铁基催化剂前驱体的制备过程进行分析。本文从铁离子出发,研究了从铁离子到水合铁离子以及从水合铁离子到费托合成铁基催化剂前躯体两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