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算法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研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sam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数量和宽带业务需求急剧增加,可用频谱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然而,对频谱占用的实际测量结果表明,一些信号传播特性较好的授权频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实现次用户与授权用户间灵活的频谱共享。   频谱分配是认知无线电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对频谱的高效使用要求认知无线电系统能做到实时、动态的频谱资源分配,而且还须保证当主用户重新返回时次用户能及时撤出信道,以免对主用户的通信产生干扰。目前,对认知无线电中频谱分配的研究已形成一定的初步成果,出现了基于图着色理论、博弈理论和拍卖竞价等较为典型的频谱分配模型。然而,该领域的研究尚未被充分挖掘,利用智能方法分析频谱分配问题,可为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应用智能算法中的模糊逻辑和遗传算法分析认知无线电的频谱分配问题。   首先,介绍了认知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和频谱分配的相关理论,作为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归纳了认知无线电的频谱特征,指出它是一种机会式动态分配、短期可用和稳定性较差的无线频谱资源。简要介绍典型的几种频谱分配模型,并分析了目前基于智能算法的频谱分配研究现状。   基于模糊逻辑研究并改进了一种认知无线电的频谱分配模型,分别使用模糊逻辑系统FLS1和FLS2分析空闲频谱特征和次用户特征,进而评估可用频谱质量和次用户接入概率。然后,分别使用最大化系统吞吐量、随机分配和最大化接入公平算法进行频谱分配。模型充分利用了模糊逻辑推理,将专家经验知识和客观分析融合,可以克服频谱检测和统计数据的不精确。仿真表明,算法可分别获得较高的吞吐量和公平性,验证了基于模糊逻辑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基于遗传算法研究并改进了一种认知无线电的频谱分配模型,分别使用系统的总带宽收益,次用户的接入公平性和系统的整体性能作为适应度函数来设计遗传频谱分配算法,即GA-MSB、GA-MAF和GA-MOP算法。惩罚函数被引入适应度函数,使得不满足干扰约束的染色体的适应度值降低,从而将不可行解通过进化淘汰。仿真结果表明,GA-MOP算法在总带宽收益和次用户的接入公平间取得了一定的折中,具有较好的系统整体性能。同时给出GA算法与CSGC算法的仿真比较。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三网融合的持续推进和宽带网络的快速发展,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这一崭新行业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业外人士的高度关注。用户在家中主要通过电视机+IPTV机顶盒享受数据、语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信息安全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PAKE)能够使用低熵的用户口令实现用户的身份认证,同时在不安全的信道上生成共享的会话密钥,在网络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采用ZigBee技术的传感器网络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将传感器网络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远程传输也越来越必要。根据现有的材料表明: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TD-
上一代短波电台的主要功能为定频通信和自适应(ALE)通信。一般只有100组信道,几十个地址,组网能力有限,链路建立速度也较慢,对于主控系统要求不高,使用8位或16位单片机即可实现整
随着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业务的普及应用,流媒体技术也在日趋成熟和不断发展,而视频点播业务也在网络通信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国电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及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视频监控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因可扩展能力强、性能稳定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成为近年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具有抗多径干扰,频谱利用率高等优点,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射频领域。OFDM技术应用到光纤中可以有效抑制光纤的色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C
自由空间光通信(Free-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s,FSO)是一种通过调制大气中传播的激光来发送信息的技术,其传输速度可以高达几G bps。然而依赖于天气的信道损失和湍流衰
智能天线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有着革命性的影响。在传统的时域、频域和码域资源之外,智能天线技术又开发了新的空域资源,使得从空间上分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传输网和交换网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光纤化,而接入网技术因其对成本敏感和运行环境的要求,再加上骨干网和高速局域网对带宽的需求不断增长,最终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