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矮化梨’(Pyrus communis Linn.)与‘茌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的杂交后代群体(共111个单株)为试材,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对来自西洋梨的矮化突变基因(pcDw)进行了DNA分子标记研究。另外,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探讨了21个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同时,对8个沙梨主栽品种进行了DNA指纹鉴定。
获得如下研究结果:
1.通过对412条随机引物的BSA筛选,获得了两个与梨矮化性状基因(pcDw)相连锁的RAPD标记:S1172<,-940>、S1212<,-318>。它们与pcDw基因间的连锁距离分别为8.2cM 和7.2cM。这两个RAPD标记均被转换成了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标记,即SCAR<,-940>和SCAR<,-318>。这一研究结果,为与矮化性状相连锁标记的遗传图谱构建提供了依据。
2.通过对44对来自梨或苹果的SSR引物的筛选,获得了一个与pcDw基因相连锁的SSR标记KA14。该标记与pcDw基因的连锁距离为14.8cM。
3.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33个多态性好的引物,在21个栽培品种间进行了RAPD分析,最终得到339个清晰稳定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292个,占86.1%。利用UPGMA(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进行了品种间相似系数的计算以及聚类分析,揭示了这些品种间遗传上的差异程度。将21个品种在阈值0.6400-0.6560处分为六类。
4.用RAPD标记技术对8个沙梨(Pryus pyrifolia Nakai)主栽品种的DNA指纹进行了分析,从33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两个多态性高的引物S2075和S1296,它们的扩增位点分别为11个和10个。根据这两个引物中任何一个的扩增图谱均可以将八个品种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