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转化系统检测环境致癌物的应用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ji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日常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化学和生物性致癌因子,这些致癌因子之间往往存在着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肿瘤的发生是一种宿主与环境之间复杂的、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由于人类接触致癌物有显著的时间差异,所以体外实验研究就成为可疑物质致癌作用的有效评价方式。细胞转化检测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筛查致癌物的体外检测方法,能够高度模拟致癌物在动物体内的致癌过程,比一般的体外检测系统敏感,是目前体外实验检测环境遗传毒物最为可靠的方法。 本文采用细胞转化实验、软琼脂克隆实验以及小鼠体内致瘤等生物学技术,针对环境中常见的致癌物——MC-LR、苯并[a]芘、1,3-硝基苯并芘以及苯并芘代谢物的致癌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将该实验系统应用于淮河流域污染水源的分析,从细胞生物学角度评价了淮河流域污染水源对人体的潜在致癌性。首先通过体外细胞转化实验,以转染了5型腺病毒DNA的人胚肾永生化细胞(293细胞系)作为靶细胞详细研究MC-LR、苯并[a]芘等的致癌作用。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筛选出MC-LR、苯并[a]芘等物质适宜进行细胞转化的浓度实验。实验首先将待测物质与细胞共同作用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及其生长接触抑制特性的改变,然后通过血清依赖性实验检测细胞生长特性的变化,初步确定293细胞在致癌物的诱导作用下发生了恶性转化。之后将转化后的293细胞分别进行软琼脂克隆培养和小鼠体内致瘤实验,检验其是否能在软琼脂中锚着独立生长形成克隆并在免疫缺陷小鼠体内浸润生长形成肿瘤,进一步明确MC-LR、苯并[a]芘等对293细胞恶性转化的诱导作用,从而检测其致癌性。采用小于MC-LR最小致癌剂量的浓度与TPA共同作用于293,检测MC—LR与TPA的协同致癌作用。在对纯毒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体外细胞转化系统对淮河流域受污染的水样进行检测,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评价污染水样的潜在致癌性。分别于消化道肿瘤高发的河南省沈丘县淮河支流沙颖河源头两个农户家中的井水以及蔡河魏桥采集水样。通过过滤、色谱柱浓缩等实验方法得到水样的浓缩液,采用细胞转化实验、软琼脂克隆实验以及血清依赖实验验证污染水样的潜在致癌性。
其他文献
水工结构的设计方法和计算规范很多都是从土木工程中发展而来,因此在土木工程中应用成熟的结构计算和分析软件理论上可以在水电行业中使用。本文对比了两个行业设计规范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