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的迅速升高,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患者早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对2013~2017年江苏省糖尿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了解近5年江苏省糖尿病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同时,利用江苏省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前瞻性随访资料,分别探讨体力活动、静态行为时间和睡眠时间与2型糖尿病患者全死因及疾病死因别死亡风险的关联强度和剂量—反应关系,为社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收集江苏省死因登记系统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上报的糖尿病死亡资料,采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标化死亡率。采用Excel和SPSS网络版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采用?~2检验进行率与率的比较,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Estimating 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EAPC)评价糖尿病死亡率在年份之间变化趋势。2.以江苏省常熟市、淮安市清河区和淮安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20053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体力活动数据完整的17666名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通过与江苏省死因监测系统匹配获得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间糖尿病患者死亡结局数据。利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和强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全死因和死因别死亡风险关联及剂量—反应关系。3.基于20053名研究对象,排除静态行为时间、睡眠时间及其他纳入分析的变量缺失者,共17486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利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进一步分析静态行为时间、睡眠时间的长短与2型糖尿病患者全死因和死因别死亡风险关联及剂量—反应关系。研究结果1.2013~2017年江苏省监测点糖尿病总计死亡61554例,年均死亡率为16.36/10万。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死亡25785和35769例,死亡率分别为13.57/10万和19.22/10万;城市糖尿病死亡率为16.26/10万,其中城市男性为14.60/10万,女性为19.32/10万,农村糖尿病死亡率为15.93/10万,其中农村男性为12.86/10万,女性为19.10/10万,各地区及各年份女性死亡率均高于男性。2013~2017年糖尿病死亡率在总人群(EAPC=6.66%,P<0.01)、男性(EAPC=7.48%,P=0.02)、女性(EAPC=6.00%,P<0.001)和城市居民(EAPC=7.05%,P=0.03)中均呈上升趋势。2.研究人群累计随访77644.75人年,平均随访4.0年。在随访期间,1282人(男性634人,女性648人)死亡,死亡密度为16.50/1000人年,其中心脑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396人,恶性肿瘤死亡385人。研究发现调整相关影响因素后,与总体力活动<4 MET-h/d相比,总体力活动水平≥12MET-h/d,可使全死因、CVD和恶性肿瘤死亡风险分别降低44%(HR=0.56,95%CI:0.48-0.65)、43%(HR=0.57,95%CI:0.43-0.76)和40%(HR=0.60,95%CI:0.47-0.78),且不同种体力活动类型在一定水平和强度上均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总体力活动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全死因(非线性检验,?~2=45.58,P<0.001)、CVD(非线性检验,?~2=11.47,P=0.003)和恶性肿瘤死亡风险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2=11.00,P=0.007),其与各死亡风险之间呈反“J”型特征,这提示低水平体力活动亦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3.研究人群累计随访76806.33人年,平均随访4.0年。在随访期间,1260人(男性627人,女性633人)死亡,总死亡密度为16.40/1000人年,其中CVD死亡392人,恶性肿瘤死亡382人。研究发现调整相关影响因素后,与静态行为时间≤2 h/d患者相比,静态行为时间为3-4、5-6和≥7 h/d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升高,HR值(95%CI)分别为1.06(0.92-1.21)、1.18(1.01-1.39)和1.41(1.19-1.68),静态行为每增加1 h/d,2型糖尿病患者全死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均增加4%(HR=1.04,95%CI:1.02-1.06)和(HR=1.04,95%CI:1.00-1.08),未发现静态行为和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死亡风险的关联。限制性立方样条参数拟合分析结果显示静态行为时间与糖尿病患者全死因死亡、心脑血管病死亡关联呈现线性上升趋势(非线性检验,全死因死亡?~2=0.67,P=0.714;CVD死亡?~2=0.95,P=0.622);以睡眠时间7 h/d为参照,睡眠时间≤6、8、9和≥10 h/d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全死因死亡的HR值(95%CI)分别为1.13(0.94-1.34)、1.13(0.94-1.34)、1.24(0.99-1.54)和1.54(1.24-1.84),睡眠时间与T2DM患者全死因死亡之间呈“J”型特征,在睡眠时间≥7 h/d患者中,每增加1 h/d,2型糖尿病患者全死因死亡和恶性肿瘤死亡风险分别增加6%(HR=1.06,95%CI:1.03-1.09)和11%(HR=1.11,95%CI:1.05-1.18),未见睡眠时间和CVD死亡风险的关联。限制性立方样条参数拟合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与2型糖尿病患者全死因死亡关联呈非线性上升趋势(非线性检验,全死因死亡?~2=7.55,P=0.023),未见过短睡眠时间与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联,当睡眠时间≥10 h/d时,随着睡眠时间的增加,T2DM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逐渐上升。研究结论1.近年来,江苏省糖尿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采取以社区为基础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行为干预和管理,降低糖尿病死亡率。2.体力活动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全死因、CVD和恶性肿瘤死亡风险的独立因素,且不同种体力活动类型在一定水平和强度上均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鉴于我国糖尿病死亡负担重,且2型糖尿病患者体力活动水平较低,因此有必要鼓励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度体力活动,从而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3.静态行为时间和睡眠时间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过长的静态行为和睡眠时间可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全死因、CVD和恶性肿瘤死亡风险。应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提高体力活动水平,减少静态行为时间,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