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各国间日益紧密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便利,动画这一文化产业也随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影响颇深,动画电影在如今已经不单单是给孩子们看的一种简单表现形式了,很多大人也非常喜爱动画电影。动画电影中所要表现出来的中心主题有时候不会比其他类型的电影差,而且其发展速度也出人意料。动画产业中所体现的文化的力量越来越强,在人群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日本的动漫产业的发展成就更是领先全球。宫崎骏身为日本动画界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创作了很多部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动画作品,甚至获得了“动画界的黑泽明”的赞誉,他的作品在给他带来了享誉全世界的动画大师的美名的同时,也为动画界创造了诸多奇迹。其代表作品——《千与千寻》更是于2003年一举斩获了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宫崎骏这位动画大师本人也在2014年11月8日,荣获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知识社会学是主要研究思想或知识与存在之间的关系的一门重要学科,关注的是社会上的各种存在对思想或知识的产生与制约的作用。卡尔·曼海姆作为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其创立的知识社会学主要关注的是思想或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并不是由思想或理论本身所决定的,而是由思想理论之外的社会上的各种因素所决定的。社会境况即社会状况或社会环境决定思想这一基本观点作为知识社会学的中心思想,被曼海姆命名为“社会境况决定论”。本文使用的研究理论与方法皆源自于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理论体系。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对宫崎骏的动画作品《千与千寻》进行社会学的解读。通过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与方法,来探索作品中的主题元素与作者的个人经历之间的关系,受众群体的时代背景与其所产生的特定的精神需求之间的关系,以求对宫崎骏动画作品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进行更深刻的认识与解读。绪论部分对知识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介绍,并且着重对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说明,并介绍了宫崎骏作品的主要成就,来解释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在第二章中,笔者对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有关生态的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与解析,在介绍了作品中有关生态问题的描绘之后,着重从作者本人的个人经历方面分析了其由以产生这种生态观念的社会环境,并且对受众群体的社会境况进行分析,来找出他们与宫崎骏的生态观点所契合的社会原因。在第三章中,笔者对动画中关于时代特点的深刻寓意的产生原因与作者个人经历还有观众群体的经历进行联系,进行社会学分析,运用知识社会学的倒退式的研究方式,把作者在动画中想要表达出来的具体思想观念与思维模式归因于他所拥有的视角,再把他的视角归因到他的人生经历与所在的社会境况中去,然后通过几者之间的关联,找到宫崎骏思想主题所产生的社会根源。然后运用同样的方法来找出在特定的时代中,特定的社会状况中的人们有着怎样的视角,从而形成怎样的集体思维模式与精神需要,最终找到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与众不同的成功之处。在第四章中,笔者从作者成长的文化环境入手,将他的艺术创作风格与他的文化境况联系到一起,将他的思维方式与创作特点归因于他一直所接触到的地域文化中去,而受众群体不管是本土还是非本土,对于一部充满了历史文化质感的动画电影有着怎样的期待,以及它对于这些人有着怎样的吸引力。在第五章中,笔者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写了在对宫崎骏的作品《千与千寻》的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深刻启示。从作者、时代、还有受众群体三个方面与社会境况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与总结,运用知识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更加深刻地认识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的产生与成功和哪些社会性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