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采用静态评价的方式,通过建立教材评价指标体系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中的实践(实验)部分进行分析评价。旨在对该部分有一个综合的认识;明确该部分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培养的意义;为该部分的修改提供参考。 建立静态评价指标,设计问卷对该部分选材的时代性、难易程度、实用性、趣味性和该部分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呈现方式、表达方式及该部分的效度、整体印象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实用性,61.1%的教师认为一般;趣味性,77.8%的教师赞同、54.0%的学生感觉一般,师生意见不同;时代性,77.8%的教师赞同;难易程度,学生与教师都同意难度增加,但多数认为难度合适;科学性,72.0%的学生和所有教师赞同;可操作性,52.7%的学生和88.9%的教师认为可行;呈现方式,64.0%的学生和88.9%的教师认为好、很好;表达方式,多数学生和教师表示满意;有效性,83.4%的教师评价好;整体印象,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新课标教材比现行教材合理、有效,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总之,新课标教材中实践(实验)部分的实用性一般;在趣味性上师生意见不同;其它方面,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与现行教材相比,新课标教材中的实践部分能体现时代性、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难易适中、表达和呈现方式合理、效度和整体印象较好。 鉴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修改的建议,增加更能突出时代性的活动;选取难度适中的活动;选取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项目,发挥实用性价值;增加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活动,增强趣味性;要把握科学性,不能有错误和偏差;把实验原理阐述清楚,提高可操作性。使用的建议,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广泛利用社区的课程资源;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重视信息化资源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