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研究——以西安市城中村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o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城市依据政府的规划和控制有序扩张,与此同时,周围的村庄被纳入到城市体系中。第二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既是在周边城市的影响下,通过村民行为的改变,村庄一步步向城市转变。这种过程在本文中被称为农村城市化进程。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空间变化、土地权力、土地利用以及社会经济方面探究在临近大城市的影响下,村庄城市化的情况。为了达成这个目的,研究包括:参阅大量的学术文献、实施实地调研、采访村庄居民、分析数据。本次研究选择了四个村庄作为研究区域,四个村庄均临近西安市建成区。用不同年份的IKONOS卫星影象和GOOGLEEARTH提供的免费卫星影象对这四个区域的地域空间形态变化进行分析。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是:从乡村到城市的转变中,有时会出现城中村这种特别的形态和阶段。这些村庄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潜在的城中村、发展中的城中村以及成熟的城中村。划分这三个阶段依据以下几个因素的分析:空间形态(尤其是道路形态和周边区域的状况),土地利用变化,土地权力和社会经济状况。研究中提出了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假设生活质量曲线。当村庄发展到某一个水平时,住房质量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会骤然下降,形成城市中的贫民窟。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二元土地制度。并且进一步给出了驱动城中村形成的一般因素,例如经济发展,住房需求,产业结构变化等等。最后,分析了西安市以往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归纳总结城中村的三种基本改造模式,并对西安市不同阶段的城中村提出不同的改造模式:潜在的城中村适用于政府投资或者开发商投资的改造模式;发展中的城中村适用于开发商投资的改造模式;成熟的城中村适用于村民自建、政府投资、开发商投资或者联合投资的改造模式。
其他文献
【摘要】唐朝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乐府诗《琵琶行》在艺术领域中极具美学价值。基于此,本文从《琵琶行》中美学运用的特点以及表现形式展开论述,详细阐述了《琵琶行》在比喻修辞、动作描写、叙事描写、情境渲染中的美学运用,深入分析了《琵琶行》的美学内涵。  【关键词】修辞手法;描写动作;渲染情境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
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在评价那些有成就的、有影响的文化名人时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頓悟。”我们现代人也常说“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书能让你达到理想的彼岸。”这些都足以说明“书”中蕴含着千千万万的奥妙。我理解“开卷有益”,所以也常常在教学之余读一些书。如《教师博览》、《人民教育》等与自己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书籍,也时常在晚
处于转型期的我国随着社会变动的加快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突出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加剧进入到了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政府越来越频繁的被置于媒体和公众面前说明事件过
工程造价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贯穿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而工程造价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的建设水平.如果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未能
教学民主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是教育进步的标志。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以人为本、关注个性、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才能保护个性、发展个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能力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新课标要求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因此民主的
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达成度,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但课堂中学生出现的某些错误信息,或许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一直以来,我们虽然都在努力追寻“完美”的课堂教学,但细细想来,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圆,它是教师课堂构思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对话过程,不完美甚至有错,才是它的真实存在,也可以说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在新课改开展得红红火火的今天,不妨让我们以一颗平常之心来重新审视课
工程变更管理属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主要内容,因此,本文主要就工程变更的原因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工程变更给造价管理带来的影响,对建筑工程变更的类型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