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城市依据政府的规划和控制有序扩张,与此同时,周围的村庄被纳入到城市体系中。第二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既是在周边城市的影响下,通过村民行为的改变,村庄一步步向城市转变。这种过程在本文中被称为农村城市化进程。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空间变化、土地权力、土地利用以及社会经济方面探究在临近大城市的影响下,村庄城市化的情况。为了达成这个目的,研究包括:参阅大量的学术文献、实施实地调研、采访村庄居民、分析数据。本次研究选择了四个村庄作为研究区域,四个村庄均临近西安市建成区。用不同年份的IKONOS卫星影象和GOOGLEEARTH提供的免费卫星影象对这四个区域的地域空间形态变化进行分析。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是:从乡村到城市的转变中,有时会出现城中村这种特别的形态和阶段。这些村庄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潜在的城中村、发展中的城中村以及成熟的城中村。划分这三个阶段依据以下几个因素的分析:空间形态(尤其是道路形态和周边区域的状况),土地利用变化,土地权力和社会经济状况。研究中提出了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假设生活质量曲线。当村庄发展到某一个水平时,住房质量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会骤然下降,形成城市中的贫民窟。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二元土地制度。并且进一步给出了驱动城中村形成的一般因素,例如经济发展,住房需求,产业结构变化等等。最后,分析了西安市以往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归纳总结城中村的三种基本改造模式,并对西安市不同阶段的城中村提出不同的改造模式:潜在的城中村适用于政府投资或者开发商投资的改造模式;发展中的城中村适用于开发商投资的改造模式;成熟的城中村适用于村民自建、政府投资、开发商投资或者联合投资的改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