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肿瘤转移临床病例进行研究,归纳肿瘤转移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中医证型、治疗原则,同时对近20年全文期刊数据库和ACCESS肿瘤转移数据库中药治疗肿瘤转移方药的归纳,从而探讨肿瘤转移机制及其用药规律,为肿瘤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选方用药提供一些新的有益借鉴及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明确诊断肿瘤并伴有转移病例101例,将患者的住院号、基本信息、癌症名称、转移部位、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中医证型及治疗原则录入EXCEL表格中,分别进行统计归纳。同时对1993年1月至2012年12月近20年中医药治疗肿瘤转移的文献进行研究,对所选文献的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归类等规律进行研究,归纳总结肿瘤转移常见证型治法,进一步探讨肿瘤转移机制及用药规律。结果:1根据纳排标准,收集肿瘤转移病例101例,经统计得出,肿瘤转移常见部位为骨转移、淋巴结转移及各脏器转移;肿瘤转移患者常见症状前五位依次为乏力、疼痛、纳差、寐差、气短;肿瘤转移患者体征主要包括某一部位包块压痛、四肢浮肿指压痕、淋巴结肿大、腹部移动性浊音(+)。具有肿瘤转移的患者舌苔依次为黄腻苔、白腻苔、薄白苔、薄黄苔、少苔、黄干苔,而舌质分别为紫暗、红降、淡白、红、淡红。脉象前五位分别为沉细脉、滑脉、弦脉、弦细脉、弦滑脉;证候因素分析显示,实性病机以气滞、痰湿、水饮为主,虚性病机以气虚、阴虚为主。肿瘤转移患者治疗原则主要有软坚解毒散结,其次最常见的治疗原则是扶正抗癌和利湿化水。2筛选1993年至2012年治疗肿瘤转移文献500篇,根据纳排标准,筛定中医药治疗肿瘤转移研究文献154篇,其中中医类111篇,中西医结合类43篇,均为临床治疗文献,经过统计,治疗肿瘤转移常用内服中药前五位是黄芪、甘草、莪术、当归、丹参;具有利水消肿、祛湿化痰功效的药物占40%,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各占26.67%,清热解毒药占13.33%,平肝息风药占6.66%。结论:1通过对肿瘤转移临床病例研究得出,导致肿瘤转移的机制主要为痰毒热邪互结流窜,正气亏虚,痰毒流注经络、脏腑,留而为瘀,不通则痛,最终导致肿瘤转移,同时证明肿瘤转移“痰毒流注,络损血瘀”的发病机理。2肿瘤转移发病机理为痰毒流注,络损血瘀,患者大多有痰湿、气虚、血瘀之征,治疗常以利水祛痰化湿,活血化瘀、健脾益气为主,清热解毒、平肝息风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