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F(Ⅱ)加WDFC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的临床研究

来源 :安徽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sai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应用ALPF(II)型钢板内固定并WDFC椎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拟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并就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方法:将2004年11月~2005年10月间收治的76例退行性腰椎失稳患者分成按照2:1的随机分配的方法分成两组,实验组51例,行ALPF(II)型钢板内固定并WDFC椎间融合并常规后外侧植骨,其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从41~63岁,平均年龄52.4岁;另一组25例(作为对照组)行ALPF(II)型钢板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术,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44~61,平均年龄54.2岁。观察两组患者相对椎间隙高度的变化,腰椎前凸角;同时观察神经症状、体征及临床疗效。融合率。 结果:实验组51例平均随访12.1月(4~30个月),相对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有显著性差异(p <0.01);术后与随访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临床疗效优良率达到94.12%,后外侧植骨融合率为100%,WDFC椎间融合率为100%。对照组25例平均随访10.7月(3~32个月),相对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前凸角度有显著性差异(p <0.01);术后与随访时比较有差异(p <0.05)。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72.00%,后外侧植骨融合率为72.00%,两者与实验组均有差异(p <0.05)。 结论:ALPF(II)型钢板坚强的内固定和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能够使失稳的椎体复位,促进植骨融合。WDFC具有避免取骨、保持椎间隙生理高度和节段稳定、融合率高等优点。后路置入WDFC能减少再次创伤,能充分进行椎管内减压、神经根松解。ALPF(II)型钢板并WDFC后路椎间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的良好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全面检索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头针治疗脑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明确头针改善脑瘫患儿临床症状的真实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文献检索  中文数据
从动力学的观点出发,分析了钻杆的横向振幼,对其振动偏微分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求出基频和相应的转速,确定了钻杆长度、轴压和转动惯量与转速的关系。 From the viewpoint o
目的 探讨“加味地黄汤”治疗阴虚内热证及肝肾阴虚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并探讨“加味地黄汤”对强的松、环磷酰胺有无减毒作用。 方法 把80例不同的活动期S1E患者
目的:探讨在德国用中医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并与西药进行平行对照。 方法:德国奥托博伊伦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共80人,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针刺治疗组(简称针刺组)和药
背景:  原发性冻结肩,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肩部疾患,普通人群中发病率约2-5%[1],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有低龄化趋势,但仍以50岁左右为高发年龄段,故又有“五十肩”之称[2]。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