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用能力在成功的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又是外语教学环境下主要的语言输入来源。那么教材中所含有的语用知识的情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外从语用角度对教材的研究多于国内,国内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学英语教材,只有少数是中学教材。已有的研究表明很多教材并没有提供足够的语用信息。初等教育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本研究以仁爱版《英语》为例,试图对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言语行为进行研究,这将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和利用教材,从而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初中教材仁爱版《英语》于2003年通过教育部审批,在很多省市如福建,广东和河南等地被广泛使用。本研究以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探讨以下问题:(1)在仁爱版初中教材《英语》中言语行为是如何呈现的?其呈现中含有什么语用信息?(2)请求言语行为在教材中是如何实现的?请求言语行为的呈现对学生习得该言语行为有何影响?本研究首先对教材中对话部分言语行为的类型和频率以及所包含的语用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针对教材中请求言语行为进行具体分析,随机选取135名已使用完该套教材的高一新生,对其请求言语行为的使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学生所使用的请求策略类型与教材中的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两者的关系。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该套教材呈现了 35种常用的言语行为类型涉及了塞尔的五大类言语行为,符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然而各个言语行为类型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教材主要呈现了询问信息和陈述这两种言语行为,分别占56.5%和64.3%。一些常用的言语行为如作出承诺和道歉占了 1.2%和1.8%。大多对话都有通过图片和一两个句子进行简单的语境介绍。整套教材共有两处涉及到元语用信息。(2)请求言语行为在教材中通过三大类请求策略即非规约性间接策略、规约性间接策略和直接策略实现的,其中以听者为中心的规约性间接策略为最主要的形式,因而超过92%的调查者使用该策略。调查者所使用的策略类型与教材中呈现的策略类型相关系数高至0.894。分析调查结果发现,教材中对几种请求策略呈现的偏向性以及显性语用信息的相对缺乏对学生请求策略合适的选用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不能根据具体的语境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策略。语用信息的缺乏也许是出于隐性教学和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考虑。但语用信息的呈现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也使学生知道如何恰当的使用言语行为。因此,教材如果可以系统的呈现足够的显性语用信息也许更能促进学生言语行为的学习。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未能对教材主编和使用该教材的教师进行调查和采访或者对教材进行课堂观察,所以对教材中言语行为的呈现可能不够全面深入。但是,仍希望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