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的霸权:分包劳动体制下服装包装厂生产政体的个案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中国分包劳动体制下服装包装厂的劳动过程及其生产政体的个案研究。纺织服装业在江苏省经济中长期居于重要地位,是江苏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依据对该服装包装厂管理者、工厂自有工人和包工队工人的观察、问卷及访谈,本文试图阐明属于非正规经济部门的服装包装厂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生产政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发现,在聚集了外地农民工、本地退休工人的服装包装厂里,存在着生产政体的分化。外地农民工之间、外地农民工与管理者之间普遍存在着老乡、朋友关系,她们自进入服装包装厂后存在着双重身份——工人以及亲友或同乡,这两重身份伴随着其劳动过程的始终。先赋性关系使得她们获得进入该厂的机会,同时也是她们愿意进入该厂的原因,因而既是对外地农民工的一个潜在约束与羁绊也是对该厂与该厂管理者的一个潜在控制。对工厂管理者而言,他们将先赋性关系作为一种有效的约束和管理的手段以获得生产的忠诚;对工人而言,在遭受不公正待遇或心存不满时,往往从先赋性关系上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关系霸权体现在劳动过程的方方面面,包括进出该服装包装厂、劳动空间、劳动安排等。而本地退休工人与管理者是单一的劳资关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了制度霸权。服装包装厂生产政体的分化是基于年龄与地域的一种分化:本地退休女工的制度霸权和外地中青年女工的关系霸权。年龄从自身的生命历程和家庭的生命周期这两个方面对生产政体产生影响。另外,年龄与国家干预中的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使得关系霸权与制度型霸权的分化更为明显。地域上的差别使得外地农民工、本地退休工人与老板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关系和互动。地域差异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是,本地农民工能够获得比外地农民工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获得更多抗争的权利与机会。年龄与地域的结合表现在劳动力再生产模式上即分化为拆分型与完成型,进一步促进了服装包装厂生产政体的分化。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产业结构加速调整,逐步向知识经济迈进的宏观背景下,探讨如何发挥中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促进就业的功能是本文选题的出发点。由于在此过程中中国并没有现在的道路可循,而欧盟
都说照片是生活的写照,那么摄影师就应是美好社会的记录者。杭州,正是这样一座有着美好自然风光、美好城市面貌,以及一群心怀美好感情的摄友的城市。  好摄之友:就爱这里的点滴  小伙子程方是杭州“摄友”圈里小有名气的玩客,玩着玩着,玩成了网络红人——2016年4月,他的作品《杭州映像诗》在网络上发表,取得了超过10万次的点击量。  这部摄影短片,以“一半西湖一半城市”的画面贯穿全篇。“时光,在这座城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