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释文》(以下简称《释文》)是一部集大成的因音辨义的音义书,其文献学方面和语言本体方面的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而关於《释文》异读的研究稍显不足。目前学界主要是利用《释文》的异读进行音变构词研究。学者们在编纂修订兼注古今音的古代汉语字词典时通常以《广韵》确定常用异读字异读音的性质。然而,根据《广韵》释义作出的异读性质的判断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为了弥补《广韵》在判断异读字异读性质方面的不足,需要借助更多的材料进行佐证,古音义书尤其是《释文》是这类材料中最重要的材料。故本文把《释文》的异读字与同时期的韵书《广韵》的异读字进行全面深入地比较,以期能在对比研究中发现《释文》异读字更多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以《释文》异读字为基础,与《广韵》异读字进行比较研究,先从异读字的注释体例、注音反切用字进行比较分析,然後就异读字反切用字来比较归纳语音差异,最後对两书异读字的音义关系进行比较辩证。其中,异读字反切用字体现的语音差异和音义关系辩证两个重要部分的写作皆坚持穷尽式的搜索原则,增强论文的科学性与说服力。异读字音义关系辩证一章作为论文的主体部分,研究发现同一释词注音对应的义项《释文》较《广韵》更为丰富,音义关系更加准确具体,《释文》中多出的义项,《汉语大字典》或收录或缺收。独见於《释文》的异读字,或音义关系齐全,或较《广韵》多出注音而未标明释义,但在整体上具体准确地记录了这些异读字的音义对应关系。本文通过对《释文》异读字的整理分析及其与《广韵》异读字的比较研究,得到充足而有力的材料证明《释文》在兼注古今音的字词典的编纂中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