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中国的美国文学形象构建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pan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文学是促进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重要资源。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就有必要深入考察中国文人如何认知和想象、选择和安排、彰显和遮蔽美国文学,从而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借鉴、对照的“他者”形象。本文旨在还原和阐释1930年代中国构建美国文学形象的历史文化语境、具体过程、主要着眼点及最后结果。在1930年代,随着美国迅速崛起和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中国文人在接受美国文学时,出现了从粗浅介绍到深入剖析、从轻视到重视的整体性过渡。尽管这一时段依然有人无视美国文学的民族文化特性和良好发展态势,但质疑和否定的声音明显减弱,美国文学也开始在中国呈现出全新的形象。与此同时,在“政治场”和“文学场”严重分化的语境下,不同倾向的中国文人对美国文学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和阐释,构建出了不同的美国文学形象。整体来看,1930年代中国文人构建出的美国文学形象既发生了历时性变迁,又呈现出共时性差异,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既参入了对美国国家的认知和想象,又曲折地表达出对中国现实的思考和对中国未来发展路径的设计。本文先综合考察1930年代中国构建美国文学形象的语境,再重点分析美国文学形象在中国的多元呈现和整体变迁,阐释不同形象构建的内在逻辑和历史文化意义。除了绪论和结语,本文共包括八章内容。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前两章主要考察1930年代中国构建美国文学形象的语境。第一章分析美国整体实力的提升和文学发展的现实状况如何影响中国的美国文学形象构建。第二章立足于中国语境展开,考察文学现代化诉求、文坛变迁和都市文化发展如何影响美国文学形象构建。中间四章主要基于重要案例,阐释不同话语形态与美国文学形象构建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主要以郭沫若翻译辛克莱为例,阐释阶级/革命话语如何参与美国文学形象构建。第四章主要以杨昌溪研究黑人文学为例,阐释民族/国家话语如何参与美国文学形象构建。第五章主要以《现代》杂志的《现代美国文学专号》为例,阐释自由主义话语如何参与美国文学形象构建。第六章主要以刘易斯热为例,阐释多种话语形态如何交织在一起共同参与美国文学形象构建。最后两章主要考察文学史写作如何参与美国文学形象构建。第七章着眼于中国文人撰写和翻译的多部世界文学史著,考察中国文人如何在世界文学格局中认定美国文学的性质和地位、选择和安排具体的美国作家。第八章主要通过对比分析两部美国文学专史,考察美国文学形象及其构建特点在1930年代中国发生的整体性变迁。结语部分先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再简单分析美国文学对于1930年代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参照性意义。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通过爬梳、整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从形象构建的角度还原和阐释1930年代的中国文人如何接受美国文学,如何融入对中美两国的认知和想象。这不仅为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世界性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有助于深入理解中美文化交流史。
其他文献
采用解析法研究了不同边界条件下薄壁圆柱壳的高阶模态振动特性.首先基于Love壳体理论,在简支-简支、固支-固支和固支-自由三种边界条件下,通过伽辽金法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对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处于发展和完善时期。民办高校应转变观念,加强制度建设,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榜样垂范和实践
本文首先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问题,然后阐述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面对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首先从3个方面对河北省村庄改造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村庄改造须遵循的5条原则。然后指出合并后村庄规模大小的确定方法,以及改造步骤和试点的选取原则。最后从空间和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茵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茵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脑出血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茵株进行细菌鉴定,并用K-B纸片法作药敏分析。结果脑
目的评价持续性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16例,将其按照病历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开展健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全国抗战的领导中心,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而这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边区的民办教育。它从群众的需要和自觉自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需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9例,均植入IABP进行循环辅助治疗。结果 3例术中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