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铁路某堑坡不同类型预应力锚索性能对比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2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锚索技术进步迅速,其在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其中以拉力集中型、压力集中型和压力分散型锚索应用较多,但其选型缺乏充足的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撑,设计者多依据设计单位甚至个人的经验或喜好进行锚索类型的选择。所以,对这三类预应力锚索锚固作用的比较研究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及理论意义。本文以广(通)大(理)铁路沿线姚安山地区一堑坡工程为背景,以现场试验为主要研究方式,并结合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现场所得结论进行验证及深入研究。重点探讨比较了在相同工程地质环境中拉力集中型、压力集中型和压力分散型三类预应力锚索张拉后的预应力损失情况,以及荷载在注浆体中的传递情况。论文制定了现场试验长期监测方案,包括测点布置、测试内容及检测日志。根据对注浆体应变及预应力损失的长期监测,得出了三类不同类型锚索注浆体应变沿锚索的轴向分布规律,分析了三类锚索的预应力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预应力损失与注浆体内部荷载分布之间的关系,以及导致预应力变化损失的原因。初步确定了三类锚索工作性能的优劣,并认为注浆体应力分布之间的差异是导致这种优劣性的重要原因。为了进一步研究相同条件下,三种预应力锚索的性能差异,本文依据相似理论将原型边坡及锚索按比例缩小,在室内进行三类锚索的模型试验。模型试验中三类锚索预应力损失情况与现场试验基本一致,有效地验证了现场试验得出的结论。最后,本文使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对三类锚索做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三类锚索注浆体应力传递规律与现场试验所得结论基本相符,有效验证了现场试验得出的结果,进一步说明三类锚索注浆体应力分布之间的差异是导致锚索工作性能优劣性的重要原因。模型试验、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所得成果表明:(1)压力分散型锚索长期预应力损失率最小,其次是压力集中型,而长期预应力损失率最大的是拉力集中型锚索。(2)三类锚索在张拉锁定后均呈现出预应力急剧损失、预应力稳步损失、预应力基本趋于平稳三个阶段。压力分散型锚索预应力趋于平稳所需时间最短,其次为压力集中型,所需时间最长为拉力集中型。(3)三类锚索在荷载作用下注浆体均出现了应力集中部分。拉力集中型锚索应力集中处的轴向应力值远大于压力集中型锚索,使得拉力集中型锚索锚固段近端注浆体更易产生破损,造成的预应力损失较大。压力分散型锚索将荷载分担到多块承压板上,使承压板附近的注浆体产生的破坏较小,造成的注浆体的长期徐变量也会减小,所以压力分散型锚索的长期预应力损失比压力集中型锚索要少。(4)拉力集中型锚索荷载在注浆体中的影响区域较另两类锚索要大,其造成对围岩的扰动区域加大,使围岩在长期应力作用下的蠕动量较大,这也是拉力集中型锚索长期预应力损失较另两类锚索要多的主要原因之一。(5)压力分散型锚索的单个锚固单元上的荷载在砂浆体中的有效传递距离为2.5~3m,基于此,本文建议压力分散型锚索在设计时承压板间距应不小于3m。
其他文献
波阻抗反演是地震反演中非常重要的处理方法,其中完全非线性反演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人工神经网络作为一门新兴的非线性科学,随着神经网络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
跨座式单轨交通与地铁制式的重要区别是车辆。主要表现在转向架结构不同,关键差异是转向架走行机理。走行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及行为优劣关系到车辆的运行安全和有效驱动。为
发动机舱散热特性的优劣能够直接影响整车的综合性能,为保证整车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必须对汽车发动机舱进行散热特性的研究,发动机舱热管理技术应运而生,成为当前汽车空气动力
近年来,作为国产优秀GIS软件的MAPGIS软件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前景,以其图形输入操作简单、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一体化管理和高效的数据库管理等特点愈来愈备受人们的青睐。随
存在于城市下面隐伏的活动断层所引发的直下型地震会对城市产生极为严重的破坏,因此对城市中的活断层进行探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可以准确了解活断层的分布和危害性,为科学地
地震波初至时间的自动拾取一直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基础问题。它在折射波静校正、VSP资料处理及解释、浅层折射波勘探和层析成像等地震勘探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在这些勘探方
自70年代以来,尤其是1976年唐山地震后,渭河盆地20余县(市)相继不断地出现地裂缝,其中以西安和泾阳为甚。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渭河盆地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多年来不同部门出于不同的目的,对渭河盆地地裂缝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查研究,但主要侧重城市及集中区地裂缝的特征、成因及危害的研究,对于整个渭河盆地地裂缝系统研究甚少,缺乏统一的认识。渭河盆地是我国西部主要的经济增长区与产业基地,地裂缝灾害已
论文基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岩溶地下水,探讨了岩溶地下水系统的概念及岩溶地下水系统研究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并基于对岩溶地下水系统及其研究内容的理论认识选择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