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在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界存在的及具有生物活性的氨基酸均为L型氨基酸,然而非天然氨基酸多为外消旋体,D型氨基酸在生理活性和实际用途与L型有很大差别,D型必须在体内转化为L型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因此DL-基酸的分离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在蛋白质多肽的研究、有机化学中的不对称合成以及医药、食品、卫生等领域的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通常的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法拆分,制备手性固定相和色谱柱费用昂贵,大多数氨基酸没有紫外吸收峰、不产生荧光,一般需要柱前样品衍生化。衍生化过程不仅费时繁琐,而且有可能使分析物质发生改变,影响分析结果。高效毛细管电泳由于其高效、快速、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等优点,成为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中最受瞩目,发展最快的一种分离分析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手性分离和环境检测等领域。电化学检测作为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检测方法在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导检测具有通用性,对于氨基酸无须进行衍生化即可检测,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本论文采用了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分别对异亮氨酸和组氨酸进行了分离检测,并对其分离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本论文包括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回顾和评述了毛细管电泳的发展历史;详细介绍了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概述了毛细管电泳检测的各种方法,特别对电化学检测的各种方法及其最新应用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重点介绍了氨基酸的分离检测方法和毛细管电泳在氨基酸的手性分离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并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章在熔融石英毛细管(50μmi.d.×50cm)中,铜盐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作为二元协同手性选择剂,以2mmol/LNaAC+3mmol/LHAc+1mmol/LCu+10mg/LHPMC(pH=3.5)为电泳运行液,分离电压15.0kV,建立了异亮氨酸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分离-电导检测的分析新方法。异亮氨酸对映体获得良好的基线分离,其线性范围为3~500mg/L,检出限(S/N=3)为1mg/L。对影响分离度的影响因素:电泳运行液组成,手性选择剂、HPMC浓度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本方法具有较好检测灵敏度及重现性,操作简便,分析成本低,可发展于实际样品的分析应用。
第三章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电导法,以铜-L-精氨酸作为配基交换选择剂,在2mmol/LNaOH+0.4mmol/LCit+1.3mmol/LCu+2.6mmol/LL-Arg(pH=10.2)运行液中,采用电动进样,进样电压9.0kV,进样时间10s,分离电压15.0kV下,组氨酸在8分钟内实现分离检测,其线性范围为2~500mg/L,检出限(S/N=3)为0.5mg/L。对影响分离度的影响因素:电泳运行液组成、浓度,配体选择剂摩尔比、浓度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本方法灵敏,快速,分析成本低,高效简便,可发展于实际样品的分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