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fon1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分析6个月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次住院的危险因素,并将患者按照射血分数进行分型,进一步分析三种不同射血分数类型的患者再住院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区别。对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积极地、区别地处理,减少患者再住院的次数,为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而努力。方法:对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地点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选择住院时间为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的患者,定期了解出院的患者是否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及是否规律服用药物。根据患者6个月内是否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分为再住院组(105例)与非再住院组(254例)。比较两组之间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是否合并房颤、慢性肾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贫血、低氯血症、低钠血症、高尿酸血症、低蛋白血症,是否使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袢利尿剂、重组人脑利钠肽、沙库巴曲缬沙坦,是否有吸烟史的差异,再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进行比较,最终得出有价值的预测指标。进一步将患者按左室射血分数分为射血分数保留组、射血分数中间值组和射血分数降低组,分别再次分为再住院组和非再住院组(HFp EF患者209例,再住院60例,非再住院149例。HFmr EF患者71例,再住院21例,非再住院50例。HFr EF患者79例,再住院24例,非再住院55例),按上述观察指标进行再分析,得出三组患者的再住院危险因素。结果:(1)对全部患者的分析结果(共359例,再住院105例,非再住院254例):单因素分析:合并慢性肾病、贫血、高尿酸血症、低蛋白血症,以及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ACEI/ARB药物对再住院的影响有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贫血(P=0.015,OR=2.050)、低蛋白血症(P=0.044,OR=1.733)是慢性心衰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重组人脑利钠肽的应用(P=0.002,OR=0.278)降低了慢性心衰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的风险。(2)对射血分数保留组的分析结果(共209例,再住院60例,非再住院149例):单因素分析:合并慢性肾病、贫血、低蛋白血症对再住院的影响有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贫血(P=0.022,OR=2.304)是6个月内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3)对射血分数中间值组的分析结果(共71例,再住院21例,非再住院50例):未得出有意义的危险因素。(4)对射血分数降低组的分析结果(共79例,再住院24例,非再住院55例):单因素分析:合并房颤、低钠血症、低氯血症、高尿酸血症,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β受体阻滞剂、ACEI/ARB药物对再住院的影响有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P=0.003,OR=0.025)、ACEI/ARB(P=0.042,OR=0.248)的应用降低了慢性心衰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的风险。结论:贫血、低蛋白血症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重组人脑利钠肽的应用降低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的风险。由于射血分数不同,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贫血是HFp EF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口服ACEI/ARB、沙库巴曲缬沙坦与HFr EF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的风险降低有关。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不同射血分数的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的预测因素不同,需针对性干预。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高中教育的改革,地理科学专业成了广西高中教育的急需专业。地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文章从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更有效的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目的:建立寒喘祖帕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结合统计学分析综合评估其质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35℃,流速为1.0 mL·min–1,在紫外吸收波长为220 nm处进行检测。采用相似度软件、SPSS 23.0统计软件和SIMCA-P 14软件对12批寒喘祖帕颗粒的色谱数据
语文学科的"四结合主题性大单元教学"是小学语文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的基础,情境课程是一种以德育为主导、以儿童为主体、以语文科目作为推动的教育观,各科教学协同有机协调,发现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的相似性进而加之利用,根据固定的主题优化独立课程的聚集作用,并根据孩子的喜好,进行新颖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要完成课堂向室外、校园到校外、教学到教育的教育方式转变,促进教育发展,优化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深度,使教
在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中,探究能力、自学能力、质疑能力都是需要学生形成的学习素养,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促学作用,指引学生能够对科学问题产生质疑,促使深入地探究问题,并且可以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科学实验,既会增强探究能力,又会汲取科学知识,从而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基于此,以下对浅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目的 评价不同产地覆盆子中27种矿质元素。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SPSS软件,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所测27种元素都有检出,所有样品中均检出25种元素,其中K、Mg、Ca、Al、Fe、Mn平均含有量较高,所有样品中有害元素含有量均符合中国药典限量标准。并建立了覆盆子矿质元素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表明各地区之间矿质元素含量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海丝中央法务区开局良好、起步稳健、规范推进,效果显现,与此同时,通过科学评估和深入调研,发现在建设初期,面临着思想认识仍有障碍、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内聚力量急需提升和特色品牌更当树立等一系列挑战。基于其所处的机遇与挑战,汲取四川天府、上海虹桥、深圳前海等法务区建设中融合发展、协同治理、扎根需求、创新供给、强化特色、突出重点等有益经验,从实际出发,应进一步深刻体认海丝中央法务区的重要意义,筑牢更加积极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乎以后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质量。幼儿园升入小学这个阶段对儿童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需要一个适应期。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教师、家长以及未来的小学教师都要积极有效地配合,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儿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就幼小衔接和家园共育两个方面展开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二者对儿童学习习惯养成的意义及策略,仅
<正>在情境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不断拓展思维能力,提升习作素养,进一步创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模式。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实践意义(一)贯彻落实生活教育理念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情境教学背景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生活经验的作文素材,从生活中引起学生对经历过的情感体验,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将看到的内容结合当时的背景展开想象,
期刊
<正>随着新课改进程的逐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认同。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出,推动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出现和应用。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推广和实施体验式教学,将体验式教学巧妙融入教学中。本文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为背景,简单分析了体验式教学的作用,就如何借助体验式教学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策略,以期能为
期刊
幼儿园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以幼儿为主,学习内容简单、宽泛,幼儿的学习环境相对轻松自在。而小学呢?则以学习为主,学习内容丰富,且每天的知识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培养好孩子的自主阅读理解能力,不仅能发展孩子的能力,而且也为孩子入小学后接受正规的读写教育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