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业一直处于第一产业的位置,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发展和振兴农业一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央政府关注的重点。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中指出要完善农业财政补贴制度,改革财政支农的投入机制。农业保险作为管理农业风险的有效手段,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的助推器、稳定器和安全网,普遍得到关注与重视。2017年全国两会上,农业保险成为一大热点词。近年来,我国对农业的财政补贴不断增长,但就目前农业财政补贴的状况而言效率还有待提高,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也比较低。因此,本文就财政补贴对农业保险需求影响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政府完善农业财政补贴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在理论基础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财政补贴的相关理论,阐释了农业财政补贴的理论依据,指出了农业财政补贴的作用。其次,分析了农业保险需求的相关理论,说明了农业保险需求的含义与理论依据,并对财政补贴对农业保险需求的理论作了一般分析。最后,分析了财政补贴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先分析了农业财政补贴对农户参保行为的影响,然后从经济学消费品效应的角度分析了财政补贴对农业保险需求的正向影响。在实证部分,本文先解释了数据来源、模型的设定以及变量的选取。然后本文以2003~2015年全国31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第一,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避免出现“伪回归”。第二,进行F检验和计算F统计量。通过计算我国31省面板数据的F统计量,说明了全国31省面板数据在回归分析中是变系数模型。再根据我国传统经济区域划分的方式,分别计算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数据的F统计量,同样也是变系数模型。这说明在传统经济区域划分的分类中,各个区域内部的影响中还存在差异。第三,按照聚类分析的思想,以人均农业财政补贴水平为指标,对31个省份进行归类,并进行F统计量的检验,在通过检验的基础上,最终将我国31省划分为七个区域。第四,对划分后的七个区域中分别选择和运用适合各个区域的模型形式进行回归,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分析。从回归的结果来看,在各个区域内,财政补贴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基本都有的正向效应,但是在每个区域内财政补贴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最后就农业财政补贴和促进农业保险发展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农业保险基础上,探索农业保险在市场上的发展道路,政府应该加大农业财政补贴的力度,同时也要优化农业财政补贴结构,合理规划农业财政补贴比例,制定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财政补贴制度。此外,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