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薪酬粘性、冗余资源与企业创新投入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传统的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只是一味地追求规模和速度的增长,而忽略了质量和技术的提升,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展开的环境中,近年来我国企业创新研发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与我国的经济总量地位相比,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还处于世界代工厂的位置,还处在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生产的大多是低附加值的产品,奉献出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虽然生产的产品数量巨大,但是最终分得的利润却很少。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中之重。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强调,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是保持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所以经济的增长不仅需要人力资本,更需要技术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和提升技术水平首先需要加大研发投入。高管人员作为企业创新投资活动的决策者,是决定研发投入水平的关键,但高管可能会因为担心创新研发活动的高风险性给自己的薪酬福利及个人声誉带来损害而减少对企业的研发投入。高管薪酬粘性作为企业薪酬制定者的一项有意安排,使得高管在业绩上升时获得奖励,而在业绩下降时免于惩罚,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高管的冒险精神,调动了高管的创新积极性。企业的创新投资活动还需要大量的资源作支撑,但是由于研发活动的高风险性和外溢性等特点,企业很难完全通过外部资源进行创新研发活动,除了必要的企业外部资金,企业内部的冗余资源也可以通过被转化然后加以利用作为企业创新活动的资源支持,特别是在外部资源受到约束的情况下,企业的组织冗余对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技术创新理论,组织冗余理论和最优薪酬契约理论为基础,探究高管薪酬粘性,冗余资源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试图从内部治理的角度,寻找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取2010—2018年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高管薪酬粘性、冗余资源和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关假设,利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高管薪酬粘性,冗余资源各自对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高管薪酬粘性对冗余资源与创新投入关系的调节作用。又进一步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高技术企业和非高技术企业,研究高管薪酬粘性和冗余资源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对创新投入的不同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高管薪酬粘性能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且这种促进效果在非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更明显;(2)冗余资源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在非国有企业中已吸收冗余资源和未吸收冗余资源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都比在国有企业中要显著。在高新企业中两类冗余资源均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而在非高新技术企业中,已吸收的冗余资源会抑制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3)高管薪酬粘性在已吸收的冗余资源和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发挥着积极的调节作用。因为高管薪酬粘性对于管理人员在创新活动前期的失败有所宽容,作为一项刻意的制度安排,高管薪酬粘性所体现的重奖轻罚的特征会激励高管进行创新研发,如果在创新资源受到约束的情况下,高管也更乐意利用企业的冗余资源来进行创新活动。本文的研究为高管薪酬粘性和冗余资源的积极作用提供了依据,通过研究高管薪酬粘性和冗余资源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扩展了企业创新方面的相关实证研究,同时也为企业提高创新投入水平和设计组织内部高管薪酬制度提供了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如今经济总体上处于下行态势,监管肃清,宏观去杠杆化等,银行业如今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压力,它也遭受着互联网企业、跨界科技(如阿里、腾讯旗下产品)对银行支付结算、投资理财、信用卡、消费信贷等领域的挑战以及直接冲击。如今经济周期逐步走进了下行通道,不再强调经济增速等目标,国内金融监管持续强化管住信贷总闸口以及货币等诸多因素。也就是说,银行业过去那种凭借快速扩张自身业务规模而盈利,优先选择对公客户为业务对象
伴随着新版GMP的强制实施,药品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逐步开展,引起了制药企业新一波的竞争,制药企业正寻求着一种能够兼具经济性与质量性的管理方法。精益六西格玛作为融合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精髓的管理体系,在多个行业中经过实践验证,能够通过消除浪费让企业降低成本,体现了其经济性;并通过减少波动,减少偏差来提高质量水平,体现了其质量性。本文探究了精益六西格玛的理论来源以及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在制药行业的应
股权质押作为企业债务融资的方式之一,因其具有操作便利、较易估值且正常情况下不影响出质人在公司的控制权等特点,在控股股东有资金需求同时又面临来自金融机构的融资约束时,越来越多的控股股东会选择股权质押的债务融资方式。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规模不断扩大,股权质押融资可以说是企业融资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股权质押确实能比较快速的缓解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控股股东出于私利进行高比例质押或公司股价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变化、金融危机爆发,暴露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强大影响力,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迫在眉睫。巴塞尔委员会对商业银行监管体系和风险管理模式提出新要求,给国际金融监管打开新视角,引发各国金融监管准则的改革,促使银行业着手调整发展战略。我国银监会顺应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及时推出新的资本监管制度,提高资本管理要求,以达到有效抵御银行潜在风险的目的。中国银行自2013年起逐步施行新资本管理办法和
本文从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出发,研究我国沿边开放政策对企业升级的影响,对新时期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背景下,未来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由于以往学者对我国沿边开放多从某一具体政策的影响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首先对1992年以来,我国实施的各类沿边开放政策类型、实施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和总结。其次,考虑到企业升级的本质是技术进步或结构转变等方式的作用下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因此本
近年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提升、增加就业提供了诸多益处。但是,中小企业自身财务能力的不足,成为其发展瓶颈之一。财务外包能提升中小企业财务工作效率,降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是中小企业有效进行财务管理的途径之一。目前,学者主要研究大型企业或者特定企业的财务外包模式、动因、控制等问题,对于财务外包风险,特别是中小企业财务外包风险评价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对中小企业财务外
自2000年以来,机构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中迅速发展,监管机构也积极鼓励机构投资者介入上市公司的治理,以期通过市场之力推动中国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深交所在2009年推出“互动易”平台,2012年在该平台设置“投资者关系”一栏,对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信息进行强制披露。相较于电话、视频等调研方式,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在信息挖掘和外部监管中的作用更加显著,并且这一作用也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证实。股利分配作为公司
学位
我国资本市场在高速发展中大股东掏空事件时有发生,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给中小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普遍较高,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大值达到74.96%,均值也达到34.6%。此时,上市公司管理层很可能只是大股东的影子,中小股东也由于股权的分散与内部信息难以及时获取失去对大股东监督的能力,大股东有机会进行掏空行为。此外
在几轮医改对医疗市场造成巨大冲击的整体背景下,公立医院积极扩大规模,更新大型医疗设备,加大医学科研投入,从而使得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医学科技研究也是硕果累累。然而,随着医疗服务覆盖面的日益扩大,利益调整更加复杂,体制机制矛盾凸显。因此,在具体的公立医院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工作中,如何确定完整的评估范围,如何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如何按规范的评估程序进行操作,从而使最终评估结果与实际相符合已成为亟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