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细胞毒E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i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在猪睾丸(ST)细胞和牛睾丸(BT)细胞上培养适应性、病毒增殖能力及细胞的纯净性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分子水平的角度,分析和比较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ST细胞和BT细胞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E2蛋白在抗原编码区内氨基酸的变异情况,同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应用遗传进化树理论对其E2基因的来源及其分子遗传衍化规律进行研究。本实验所用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分别在ST细胞和BT细胞上培养增殖后,从病毒感染的细胞液中直接提取核酸。应用Oligo(6.0版本)引物设计分析软件设计猪瘟病毒(CSFV)E2基因片段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两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细胞(ST、BT)毒E2基因的cDNA,PCR产物经分离纯化后克隆到pMD 18-T载体中,重组质粒经PCR鉴定和酶切鉴定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然后应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的拼接、序列信息编辑和分析。同时从GenBank中下载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PK15细胞毒株、石门强毒标准株以及猪瘟标准C-株的E2基因序列,分析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ST、BT细胞毒E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和差异性,绘制遗传进化树,以阐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在适应了ST细胞和BT细胞后,ST、BT细胞毒主要保护性抗原的变异情况及其遗传演化规律。研究结果发现,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经ST细胞和BT细胞培养增殖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不仅在BT细胞上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而且在ST传代细胞上生长状态良好,并保持了细胞的纯净性和良好的病毒增殖能力。通过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ST、BT细胞毒E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BT细胞、ST细胞毒与标准参考毒株AY663656-C81(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PK15细胞毒)同源性相对较高,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99.0%~99.4%和98.7%~99.7%,与标准参考毒株Z46258-C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次之,即分别为98.7%~98.9%和98.4%~99.0%;绘制其E2基因的遗传进化树,明确了两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ST、BT细胞毒的E2基因与AY663656-C81和标准Z46258-C疫苗株同属于一个基因群,起源于标准Shimen猪瘟强毒株。而且,在其E2蛋白抗原区的氨基酸差异分析比较中,发现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ST细胞毒与标准C疫苗株在诱导中和抗体的A、B、C三个抗原区内无一氨基酸差异,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BT细胞毒在诱导中和抗体的A、B、C、D四个抗原区内与标准C疫苗株的氨基酸仅有细微差异,证实了猪瘟病毒分子结构的遗传稳定性,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显示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在适应ST细胞、BT细胞后,并没有影响疫苗细胞毒的抗原性。总之,本研究系统地阐明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在猪睾丸细胞和牛睾丸细胞上培养增殖情况,从分子遗传演化分析的角度,进一步明确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ST、BT细胞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E2蛋白在A、B、C、D四个抗原区内的变异情况,确保疫苗种毒良好的细胞适应性和抗原性,为今后猪瘟疫苗的工艺优化和理想的免疫效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本文从精心创设情景、鼓励动手操作、鼓励求异思考、鼓励大胆探索这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核心的竞争力,它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
摘要:校长的思维决定学校的发展,学校校长的管理素质决定学校的办学效果、发展水平。在民族地区,校长的管理能力和人格魅力是管理学校的关键所在,校长的处事方式是学校是否和谐的关键。因此校长都应该具备与现实生活相适应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民族地区;校长;管理    由于学校优化布局的不断推进,乡(镇)中心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特别是寄宿制学生的大量增加,给各乡(镇)中心校校长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校长
摘要:“美轮美奂”不是只用来称赞屋宇高大众多之美的,这里的“轮”已没有独立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轮、仑、伦、沦”互为通假,用“仑”还是“轮”都无所谓对错的。而且“美仑美奂”的通用性不比“美轮美奂”差,所以说不能简单地把“美仑美奂”视为“异形词”。  关键词:美轮美奂 美仑美奂 成语 异形词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摘要: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高中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独特魅力开展适合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活动。本文论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化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能真正学会从寻求解决问题的实际出发,体验创造性工作的真實过程,领会归纳式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能力的培养,可以养成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及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