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开发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且价格低廉的钠离子存储装置对于缓解锂资源短缺和大规模能源存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钠离子在电极材料中扩散动力学慢的难题,提出了开发高电子电导率赝电容纳米材料的策略。以材料设计制备、形貌物相表征到电化学性能与机理分析为研究思路,合成了高电子电导率过渡金属磷化物/氮化物负极材料和碳复合层状锰基正极材料,揭示了电极材料反应机理与结构性能的相关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且价格低廉的钠离子存储装置对于缓解锂资源短缺和大规模能源存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钠离子在电极材料中扩散动力学慢的难题,提出了开发高电子电导率赝电容纳米材料的策略。以材料设计制备、形貌物相表征到电化学性能与机理分析为研究思路,合成了高电子电导率过渡金属磷化物/氮化物负极材料和碳复合层状锰基正极材料,揭示了电极材料反应机理与结构性能的相关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制备了高电子电导率磷化钼/碳复合纳米线(Mo P/C-NWs)负极材料,实现了高倍率的储钠性能。Mo P/C-NWs由碳纳米线骨架封装Mo P纳米晶粒组成,Mo P纳米晶粒表面存在无定形钼氧化物层,通过控制煅烧时间来调控钼氧化物含量。通过原位和非原位表征、动力学分析以及理论计算揭示了电极材料的表面氧化还原型赝电容钠离子存储机制。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物相和形貌结构保持不变,是Mo P纳米晶粒表面的无定形钼氧化物层在钠离子嵌入脱出过程中发生表面法拉第反应。电极材料的储钠性能与钼氧化物含量相关,钼氧化物含量最高的电极材料展现出了最优异的倍率性能(当电流密度高达20 A g?1时,依然能够展现出71 m Ah g?1的可逆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循环3500次后,对应于每圈容量衰减仅为0.013%)。组装成钠离子电容器兼具高能量密度(157 Wh kg?1)和高功率密度(9316 W kg?1)。(2)设计制备了高电子电导率介孔Mo3N2纳米线(Meso-Mo3N2-NWs)负极材料,实现了高倍率的储钠性能。Meso-Mo3N2-NWs由相互连接的Mo3N2纳米晶粒组成并含有狭缝状介孔结构,且Mo3N2纳米晶粒表面存在无定形钼氧化物层,通过合成不同比表面积的电极材料来调控钼氧化物含量。通过原位和非原位表征测试以及动力学分析揭示了电极材料的表面氧化还原型赝电容钠离子存储机制。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物相和形貌结构保持不变,是纳米晶粒表面的钼氧化物层发生了法拉第反应。晶体结构不会影响氮化钼材料的储钠机理。电极材料的储钠性能与钼氧化物含量相关,钼氧化物含量最高的电极材料展现出了最优异的倍率性能(当电流密度高达16 A g?1时,依然能够展现出87 m Ah g?1的可逆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循环800次后,对应于每圈仅为0.027%的衰减速率)。然而,电极材料在储锂过程中发生了转化反应,电极材料的储钠与储锂机理不一样的可能原因是较小半径的锂离子更容易嵌入晶体结构内部,导致转化反应的发生。(3)嵌入型赝电容材料可以充分利用材料体相存储电荷,设计合成了碳纳米管和科琴黑组成的二维导电网络支撑的层状钠锰水矿纳米片材料(b-NMO/C)作为钠离子存储正极材料,实现了高倍率的储钠性能。通过非原位测试发现,在钠离子嵌入脱出过程中钠锰水矿层状结构的晶格膨胀仅仅约为2.4%,并且晶格呼吸高度可逆,与此同时纳米片形貌和层状结构都保持完好。进一步通过动力学分析揭示了电极材料的嵌入型赝电容钠离子存储机制。得益于结构水和高电子电导率碳材料,b-NMO/C作为钠离子存储正极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在100 C时,展现出43 m Ah g?1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循环1000圈后,对应于每圈容量衰减仅为0.043%),优于已报道的锰基正极材料。组装成钠离子电容器实现了高能量密度(84 Wh kg?1)和高功率密度(5816 W kg?1)。以上研究为开发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且价格低廉的钠离子存储装置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正>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企业经营管理的财务环境。因此,随着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深,在人才需求方面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养要求,这也促进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改革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大数据理论知识,有较强的信息操作技术,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混合型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廉价、安全且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新型能量存储器件。本论文首先对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详细介绍了镍、锰基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历程。然后,针对泡沫镍表面结构设计、锰基电极材料结构稳定性策略、规模化制备以及在新型水系离子混合型超级电容器上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具体如下:(1)商用泡沫镍(NF)是一种良好的三维(3D)导电
弛豫铁电材料由于其优异的介电和压电性能已经在传感器、驱动器和换能器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汽车、石油探测、深海通讯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压电器件的工作环境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因此催生了高稳定性压电材料的需求。然而,科研工作者在追求高性能压电材料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降低了材料的居里温度/退极化温度,低的居里温度限制了较窄的应用温度领域。压电性能和居里温度之间的制约关系也是制约压电领域
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实施,远海岛礁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其混凝土建设用砂主要来源于内地,运距远、成本高。海砂、珊瑚砂等海洋资源的利用,成为发展趋势。但是,海洋资源的直接使用,将引入大量氯离子,易诱发钢筋锈蚀,带来混凝土耐久性的潜在风险。利用水泥基材料固化和阻迁氯离子,是降低氯离子诱发钢筋锈蚀风险的有效技术途径。本文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海砂混凝土中氯离子固化与新型阻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超级电容器具有可以进行多次快速充放电以提供高瞬时能量的优势,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环境友好型的储能器件。但是,较低的能量密度成为了限制其实际应用的根本因素。此外,能够低温运行并具有合理性能的超级电容器对于其在室外的应用至关重要。针对上述关键技术瓶颈,本论文设计并制备了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独特孔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并将其作为电极材料分别应用到水系和有机体系超级电容器,探讨了温度、集流体等因素对超级电容器的性能
苝二酰亚胺(perylene diimides,PDI)类分子因其具有吸光能力强,易于修饰,稳定性好等特性而被广泛用作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OSCs)中受体材料。PDI分子较大的平面共轭结构有利于其形成紧密的π-π堆积,从而获得较高的电子迁移率。然而,当其应用于OSCs器件中时,这种聚集行为会导致相分离尺度过大,严重阻碍激子的高效解离,进而大幅降低器件的性能。因此
以可再生的葡萄糖、蔗糖等糖类为原料可以经水热法制得形貌规则的碳微球。但是,糖基水热碳普遍存在制备时间长、结构单一、织构性质不佳等问题。通过在水热碳中引入掺杂原子或将水热碳改造成某种独特结构(或形貌)可以改善上述问题。但是在改造过程中加入的试剂可能会改变其原有的有序组装方式,导致水热反应不能完全按照设计要求构建高性能且具有规则形貌的组装体。本论文以功能为导向,通过调控糖在水热反应中的各向异性组装,可
光催化是解决当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最具前景的方法之一。光催化剂协同微生物混合光合系统是光催化领域的一个新兴方向,该混合系统能通过半导体光催化剂捕获太阳能并传递能量给微生物生产多碳化工产品。本论文选择石墨相氮化碳(g-C3N4)和Cd S作为光催化剂,选择既能异养又能自养生产生物塑料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真养产碱杆菌为微生物催化剂,构建了混合光合系统,并初步探究了光催化剂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
多组元高熵合金具有高熵效应,严重的晶格畸变和缓慢的扩散效应,容易形成简单的固溶体相,通常表现出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抗高温软化能力等,被视为极具潜力的高温结构材料及功能材料。由难熔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单相BCC结构的MoNbTaW高熵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在1600℃的温度下仍显示出高于400 MPa的工程屈服强度和600 MPa的极限抗压强度,但室温塑性差,极大地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获得室温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