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妇幼保健和生殖健康相关目标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w335471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通过分析云南省妇幼保健和生殖健康现况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差距、存在的问题、困难与挑战,总结云南省实施的妇幼保健相关干预策略和措施,预测妇幼保健指标到2030年实现SDGs目标的情况,提出实现SDGs目标的对策与建议。[方 法]主要采用分层目的性抽样方法、访谈法、现有资料收集方法和趋势外推法。通过分层目的性抽样方法抽取三个市/州和三个县/区作为研究地点,通过访谈法收集定性资料,利用云南省妇幼卫生年报和《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等收集孕产妇、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死因以及人工流产和避孕定量数据;利用趋势外推法预测孕产妇、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到2030年实现SDGs目标的情况。[结 果]2017年云南省孕产妇、新生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实现SDGs目标,但距实现《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以下简称《国别方案》)目标还有一定差距。2017年云南城市地区、昆明市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与2030年目标值相差1.43/10万和1.48/10万,差距较小;云南全省和楚雄州分别与2030年目标值相差7.65/10万和5.22/10万,差距明显;云南农村地区和怒江州分别与2030年的目标值相差10.62/10万和49.49/10万,差距巨大。2017年云南城市地区、昆明市、楚雄州的婴儿死亡率已实现《国别方案》2030年目标;云南全省和农村地区分别与2030年目标值相差1.70%。、2.97%。,有一定差距;怒江州与2030年的目标值相差9.04%。,差距较大。2017年云南城市地区、昆明市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已实现《国别方案》2030年目标;楚雄州与2030年目标值相差0.10%。,差距较小;云南全省和农村地区分别与2030年目标值相差2.79%。、4.51%。,有一定差距;怒江州与2030年目标值相差10.19%。,差距较大。2016年,云南省孕产妇死因仍以产科出血为主;新生儿、婴儿死因均以早产或者低出生体重为主;5岁以下儿童死因以其它原因为主。采用趋势外推法预测到2030年实现SDGs目标中的妇幼健康目标情况,发现研究地区除怒江州以外,其它地区均能实现2030年《国别方案》中的妇幼目标。云南省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率从2013年开始上升,2015年达31.99%。,人工流产活产比与人工流产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同时云南省2009—2017年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现用率均在78%以上。云南省学校整体开展性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教材和师资不足、课时少、内容和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互动性等问题。云南省改善妇幼保健采取的主要干预措施包括对孕产妇住院分娩提供补助以促进住院分娩、加强危重孕产妇和儿童的识别和管理、加强对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抢救、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政府将“关爱妇女儿童健康行动”纳入惠民实事等。但存在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不够、能力不足、检查设备不全,高危孕产妇和儿童未能及时识别,部分山高路远的地区因交通不便导致高危孕产妇和儿童转诊失败等问题和挑战。[结论与建议]2017年云南省孕产妇、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第一次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但省内不同地区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需重点关注贫困偏远地区。目前云南省孕产妇死因以产科出血为主,产科质量整体不高,加上产、儿科资源不足,分布不均匀,提供服务的能力难以提高。虽然云南省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现用率较高,但人工流产指标居高不下。学校性教育师资严重缺乏,农村和校外青少年甚至存在性教育盲区。建议政府加大力度增加对贫困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投入,提高其服务质量。各地区针对妇女和儿童突出的健康问题制定干预措施,保障各个部门协调合作共同实现SDGs目标。为有需求的育龄人群提供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使未婚人群和已婚人群享受同等待遇的服务,向青少年提供包含性别平等和权利意识的全面性教育。
其他文献
“把”字句是一种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其结构复杂多变,是汉语语法学研究的重点;其英译也是汉英翻译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本研究基于句式结构和语义关系的不同,将“把”字
利用ANSYS软件包对某研究堆冷中子源(CNS)的冷包在内外压共同作用下的强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冷包的原设计不甚合理,冷包的局部应力超过了设计应力。变更原结构的几何尺寸后
有人说,教师的最大欣慰莫过于“桃李满天下”,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却告诫教师要“爱满天下”。教育,说到底,它本身就是一项“爱的事业”,它是需要用“爱”来经营的。正如著名教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近年来,许多与历史有关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科教片、专题片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互联网也成为人
作为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文化大革命”(1966-1976)分为两个阶段:一为1966年至1971年,期间由于批判“封资修”,大部分外国文学作品都被封禁,难以见容于主流阅读市场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索求新的动力。因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质疑,对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从而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焰火,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呢?    一、鼓励学生“敢”质疑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们总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产生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