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而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更加值得关注。一方面,从独生子女情况的角度出发,我国素来都有多子多福的观念,认为子女的数量越多,对父母的养老就越加有保障。伴随着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使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转变,子女数量减少,大量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促使老年抚养比不断提高,为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18提出的“全面二孩”政策,旨在优化人口数量,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但是少子化与老龄化并存的现象,无疑不是更加剧了子女肩上的担子。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迁移到城市,改变了农村传统居住模式,家庭规模也逐渐趋向“小型化”,子女与父母的距离拉大了,对代际之间的经济支持也造成了影响。本文是基于对辽宁省丹东市的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得到具体数据,共发放了382份问卷,有效问卷为351份。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独生子女情况对农村父母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在运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生动的描述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际经济支持的关系。基于以上结果,提出提高农村父母的生活水平的具体建议。具体而言,主要从独生子女情况的角度出发,分析子女对农村父母获取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家庭中子女数量越多,父母从每个子女中得到的经济支持就会越少;在对父母的经济支持方面,儿子与女儿对其经济支持相差不大,女儿在父母养老方面发挥的作用逐渐显现;随着人口流动的趋势,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居住距离不断拉大,同样对父母获取经济支持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与父母同住的子女来说,当共同生活将降低对父母直接的金钱支持,而对于非同住的子女来说,由于实地距离的增加,将加大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另外,子女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其收入也就相应的增加,父母从其身上得到的经济支持也就越多。除此之外,与以往的调查研究不同,女儿对父母的经济支持不一定比儿子的少,在具体的经济支持中,儿子更偏向于提供金钱支持,而女儿更加偏向提供物质支持,但是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在结婚生子以后,对父母的经济支持都有所减弱。最后,基于本文的调查结果和整体分析,提出相应建议以提高农村父母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