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苞的《礼记析疑》是清代早期的《礼记》学著作,它倾向于宋学的学术理路,重视理学与礼学的互动与会通。就研究内容而言,《礼记析疑》涉及到文本校勘、文字训诂、疑经改经、名物考订、礼制考释、义理阐发等众多角度。该书的诠释内容,于义理方面多有所阐发和创见。文字训诂及文本校勘,虽非方苞治学所长,亦颇有可观之处,特别是对《礼记》文本中出现的错简、文误、衍文、脱文、句读等问题进行核对补充并加以勘正,推动对《礼记》文本校勘的研究。事关名物度数考订,方苞精审极究,辨是非而正异同,尤为注重对名物形制和功用的分析和考证。对礼制进行考释时,不单考辨礼制及其构成要素,详推礼制之细节,并且注重寻求圣人制礼之深意。在解释礼制时,常常将礼制或仪节与义理、天理联系起来,具有以理解经的特点。方苞在撰写《礼记析疑》的过程中,征引十分广博。在诸说的征引中,驳正旧解,补充前人注疏之阙。其中,对陈澔《礼记集说》得失多有分析评判。在解经过程中,方苞重视经典文本的互证,既贯通本经,前后参证;又致力群经,彼此互证,体现其以经解经的方法和特点。方苞对王莽、刘歆窜经的质疑,及方氏疑经改经、删减经文的做法,颇受学界争议。方氏书中的部分内容存在一定争议,但此质疑有所依据,有其发覆之功,也引发后世对新学伪经的讨论。方苞不拘门户之见,汉宋兼采,包容并蓄。书中体现经世致用的特点,强调礼的现实功用,倡导世人于现实生活中践行礼节。后世学者对《礼记析疑》较为重视,加以征引和评论者众多,肯定其价值所在。《礼记析疑》也存在征引不全、引文混乱,分析粗疏,断以己意,误解经注等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礼记析疑》在清代《礼记》学史上具有一定的贡献和价值。通过方苞《礼记析疑》的研究,既可以对此书在清代《礼记》学史上的学术地位进行评定,又能够帮助开阔当代礼学研究的视野与研究空间,还有助于清代礼学文献学史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