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经济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了更好地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我国在道路交通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投入。通沈高速公路就是国家交通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划的“五纵、八横、两环、十联”中第七横的一部分,是我国东北东部地区运输的大通道之一,也是吉林省东南部山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这条高速路的开通使通沈车程缩短了半小时,让身处山区的通化有了一条“开放通道”。它的建成通车,将大大缩短通化与沈阳都市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时空距离,也结束了通化域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也标志着通化区域性交通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沥青公路发出了重大的挑战。本文结合通沈高速公路项目中对SBS改性沥青的应用,分析了改性沥青的种类,研究了选择改性剂的原则。最终,分析了通沈高速公路选择SBS改性沥青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以及如何通过施工工艺的控制使其达到质量最佳。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它的使用寿命,在此分别对通沈高速公路吉林段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技术研究。第一、分析改性剂的种类,研究改性剂选择的原则。使用改性剂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或提高沥青路面的性能,不同的改性剂或者相同改性剂的不同剂量,改性沥青的性能都将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由于各种不同的改性沥青类型其指标本身的明显区别,改性剂的标准也是不尽相同的。具体而言,对于全年气温较高、天气炎热的区域,侧重于提高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因此,使用SBS、PE、EVA等改性剂可以取得较好的改性效果[1];而针对北方等低温寒冷的区域,则侧重于提高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使用SBS、SBR等改性剂可取得较好的改性效果。由于不同类型改性剂所要求的加工条件并不是一致的,因此要考虑到工程施工现场所具备的加工条件,选择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改性剂和改性方法。根据通沈高速公路项目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的特点,可以确定本项目位于气候分区冬寒区2-2;同时通沈高速公路应该着重考虑抵抗车辙[2]、拥包等永久性变形的能力;而且在通沈高速公路的施工工地中用于加工改性沥青的设备比较配套,技术比较成熟,所以决定选用SBS改性剂,生产SBS改性沥青混凝土修筑路面。第二、对影响SBS改性沥青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3]、抗老化性以及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4]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通沈高速公路项目的材料选择、施工机械的配备、施工工艺控制以及质量检测等过程,详细介绍如何在工程项目中结合项目本身情况进行正确选材、合理施工。第三、详细介绍了通沈高速公路建设中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储存、拌和、运输、摊铺等环节,并研究如何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施工工艺控制,提高改性沥青路面的性能。对竣工后的沥青路面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加以分析。经过近两年的观测,路面状况良好,说明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在东北地区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