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肇事罪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x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交通肇事犯罪十分严重,为有效打击和预防此类犯罪,我国的刑事立法包括司法解释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目前已日臻完善。尽管如此,在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对于交通肇事罪的若干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结合犯罪构成理论及刑法的相关理论进行论述,分析交通肇事罪的具体犯罪构成、共同过失犯罪问题和逃逸致人死亡的概念、性质及非道路交通事故、单方事故、自首的认定等争议问题。除引言与结语外,本文共分为四章,具体论述内容如下:第一章论述交通肇事罪犯罪构成的相关问题。在主体方面:该罪的主体应为一般主体。包括参与交通活动的机动车、非机动车驾乘人员和行人,也包括实施了交通违章行为并因此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发生的非交通参与者;在客体方面:其侵犯的客体是交通安全,具体而言,是与交通运输有关的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重大公共财产安全和其他公共利益的安全;在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对主观过失的判断应合理借鉴过失犯罪理论中的危险分配原则和信赖原则;在客观方面要求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且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重伤、死亡或者重大公私财产损失以及行为人的违章行为和造成的严重后果之间必须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第二章对该罪共同犯罪问题进行了分析。一是对共同过失犯罪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存在是否具有合理性进行了剖析;二是对解释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是否具有合理性进行了剖析;三是得出交通肇事罪不应存在共同犯罪的结论。第三章就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有关的三个方面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一是阐述和分析了逃逸行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二是分析了因逃逸致人死亡应属于情节加重犯;三是阐述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适用范围及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要件。指出因逃逸致人死亡不能成立不作为的间接故意杀人罪,“因逃逸致人死亡”应包括交通肇事同种数罪。第四章主要研究与交通肇事罪认定有关的四个其他问题。一是关于非道路交通事故问题的认定。对于非道路交通事故应以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二是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认定。认为刑法关于自首的规定应适用于该罪。即便行为人在事故逃逸后又投案的,符合自首条件的应认定为自首,在依其逃逸行为及逃逸所造成危害后果应适用的法定刑幅度内,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三是关于单方事故能否构成该罪的问题。认为单方事故不应构成本罪。四是关于《解释》第2条第1款第3项之规定的争议及剖析。认为该项规定不合法,有损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尽管完善的交通立法并不等于良好的交通环境,但无可否认,立法的完善对于建立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当前我国道路交通立法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之处,亟待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其他文献
近年来硬件设计呈现出异构化的趋势,如何有效开发并行程序成为制约异构系统发展的瓶颈之一已成为业界共识.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采用了国产片上异构众
我国山区农业县如何破解城乡发展难题,走上城乡统筹的综合发展之路,是我国各级政府在施行公共政策过程中不懈探索并期望努力解决的问题。陕西省志丹县地处陕北白于山区腹地,自然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科学教育理论为依据,对我国新编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实验教科书进行分析,并与新西兰高中生物教材比较,研究我国新编的高中生物教科书(人教版)是否
股利政策作为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2012年5月证监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之后,我国学
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牧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
在流动沙丘区植被恢复中,多年生植物有性繁殖的作用被低估。本研究旨在阐明多年生植物芦苇的有性繁殖在流动沙丘植被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监测2个流动沙丘与丘间低地过渡带的
<正>《幼科类萃》云:"小儿诸疾,皆由乳食无度,过于饱伤,以致不能克化,留而成积"。因此,小儿疾病多由饮食所致,食积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同时也是引起其他疾病的主要病因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
机器人是未来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现在正是机器人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云机器人融合了云计算等新的信息技术,成为当下智能机器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分析了云机器人的主流平
“土地是财富之母”,如何发挥和实现土地的最大价值历来是土地所有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据国土资源部有关专家估计,目前全国城市土地资产已经达到25万亿元。如何在维护社会主义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