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等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由于固有的发展模式限制,多数工程承包企业对自己的定位仍然是建筑企业,而非投资型企业。只有少数企业开始探索业务层面的战略转型,工程承包模式也由最低端的EPC模式,向较为高端的BOT、PPP、投建营一体化等模式进行转变。中国企业急需整合现有的优势资源,配合国家战略规划,调整国际化战略,由施工者向投资者进行角色转变,同时向项目运营领域进军。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对国际工程承包理论、战略转型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和投建营一体化理论进行文献梳理,分析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进行战略转型的影响因素。其次,从宏观环境、市场现状、中国企业发展现状和与欧洲企业的差距几个角度,提出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实施战略转型的必要性。再次,结合工程承包企业自身的特点,分析战略转型的路径和模式选择,为企业提供实施战略转型的可行性道路。最后,对中国电建集团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发现项目成功的经验和对其他企业的启示。本文研究发现,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工程承包企业传统的施工建设业务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向投资型企业进行战略转型,是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开发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并且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了战略转型的实力。与中国企业发展方向相适应,纵向一体化的转型路径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附加值。同时,采用纵向一体化的商业模式,企业能够实现对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掌控。本文将适用于制造业的一体化战略引入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提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战略转型的纵向一体化路径,通过建设施工和服务提供(包括投融资、勘测设计、运营维护等)的一体化,实现企业向投资者的身份转变。同时,重点研究投建营纵向一体化的商业模式,提出纵向一体化是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选择,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