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人体美观念及其表现形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 : 42次 | 上传用户:boos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开篇考察了人体美的涵义,指出人体美以人的自然身体形式与内在精神心灵的美及其审美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人体美观念起源于人对自身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价值判断。人体美观念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向,是从原始时期对生殖和生命力之美的重视,过渡到文明时期对人体的性吸引力的表现,最后上升为对人的形体美与精神美的和谐一致的强调。人类的人体美观念既有民族、国家、地区、时代、阶级、个人等方面的差异,也存在着共性,即以健康为美,以充盈的生命力为美;要求人体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之美;强调人的精神、气质与风度美。 本文所要探讨的人体审美之“中国”的概念范畴,是指古代中华民族所居住的华夏地区。“西方”包括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的欧洲,近、现代的欧洲和北美民族国家。古希腊艺术关注的中心是人体。在希腊文明的全盛时期,人体艺术发展到顶峰。古罗马艺术大体上延续了希腊传统,在雕塑与绘画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竞相模仿希腊艺术。古希腊罗马的人体美观念共同为从中世纪到近代欧洲的人体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中世纪宗教哲学与艺术对希腊罗马文化进行了歪曲,但仍然大量地整理与探索了相关的文化遗产。文艺复兴艺术与文化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近、现代欧洲伟大的思想家与艺术家们也都十分注重从古希腊文化中汲取营养。总之,希腊艺术是西方文化的源头,它在人体美观念、趣味及表现方式等方面都对西方人体美理论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以此为前提,本文针对美学界在中西人体美学比较研究方面的缺憾,从多学科交叉综合的视角,具体分析了中国与古希腊人体审美形成遮蔽和敞露观念的深层原因,并结合对各种审美现象与典型个案的具体分析,分别论证了中国与古希腊人体审美趣味各自独特的民族特性,比较了中国与西方文学艺术中的人体美表现形式的同异,进而揭示出中西民族的人体美观念、趣味及表现形式同社会存在之间的因果联系。 因此,本文从中国与古希腊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着手,论证了中国冬冷夏热的气候与农业劳作方式使穿衣成为必须,而希腊温暖和煦的气候则决定了居民着装的少、薄和裸露。其次,农业文化与海洋文化分别造成了中西民族的“尚文”与“尚武”精神的差异。在中国,礼仪制度作为“尚文”精神的重要体现,规定了服饰必须遮盖住人体的生理性特征,直接影响到人体审美的遮蔽观念的形成。希腊民族的“尚武”精神则带来了公民的体育训练与竞技风习的产生;裸体训练的习惯消除了希腊人的羞耻心,使希腊人形成了敞露的审美观念。再者,中西民族严峻和松散的伦理规范,也分别引发了中西不同倾向的人体审美观念的形成。中国儒家伦理规范以“仁”为核心,“礼”为具体表现。“礼”对于中国人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的全方位的渗透,影响到人体审美形成遮蔽观念。希腊独特的气候、错综分裂的地理环境、海上贸易和移
其他文献
分布式能源并网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发电造成的环境污染,并减少电能损耗,最大程度地提高电能利用率。首先阐述了分布式发电的概念及优点,随后讨论了分布式发电对电网规划、配电
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应用于股票市场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在国内已经得到了重视,而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对股票市场的研究由来已久,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预测工具。本文分别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由于商业银行自身风险意识薄弱和管理水平落后等原因导致的信用风险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国内形势的要求以
外商投资企业的避税问题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也是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情况,指出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现实;通过分析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成因
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部分,而先进性教育机制的构建则又是重中之重。现在关于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机制研究的较多,但主要是从单一机制的构
【正】任何语言的语音演变都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它的内部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向的。在发展过程中,语音变化又是分阶段一步一步地进行,而且每一阶段都是渐变的。本文专门谈谈壮
随着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保持本国国家金融安全的同时,逐渐对外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放宽对资本账户的管制,让资本能在一个较为宽松的国
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众多,其中之一即为500kV线路供电系统,该系统是否能够可靠、稳定、安全运行,将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及电力用户安全、平稳的用电需求产生直接影响。500kV线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依靠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转变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持续在低水平徘徊,实现城乡统筹,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
本文基于对威海方言亲属称谓的调查和记录,比较详细地探讨了威海方言亲属称谓的表现、特点以及所反映的社会文化情况,并简要探讨了威海方言亲属称谓与社会称谓之间的联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