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晶法—珀腔和超棱镜色散的WDM薄膜器件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3mx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密集波分复用(DWDM)全光网络是光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可调谐滤波器的发展又在密集波分复用全光网络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于光子晶体的研究则是光学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利用一维光子晶体中的“超棱镜”效应,可以制作新型的波分复用器件。为了适应光网络的发展对波分复用器件的要求,本文对基于液晶电光特性的可调谐法-珀腔窄带滤波器以及基于多层干涉光学薄膜超棱镜色散的WDM滤波器件,从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论文研究了基于电光调谐液晶法-珀干涉滤光片(LCFPF)的器件薄膜结构对器件调谐性能的综合影响。发现在这一类可调谐滤光片的连续调谐过程中,在同一干涉级次下,透射峰值波长随折射率单调变化;当折射率改变较大导致干涉级次改变时,单调调谐性被破坏,出现“透射峰跳跃”等现象;实验现象与理论分析相吻合。提出了几种单调调谐方案;当腔厚为10μm时,0.05的折射率差就可以使器件的单调调谐范围达到整个C波段。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反射相移对液晶法一珀腔(F-P腔)调谐性能的影响。最后对该类器件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实验评估,并针对滤波器的损耗和带宽要求提出了优化方案。 运用薄膜特征矩阵方法对常规λ/4薄膜堆以及谐振腔结构薄膜堆的超棱镜色散进行了理论模拟及分析。设计并搭建了对“超棱镜”效应产生的微小色散位移进行测量的实验装置,经检测其精度可以达到3~5μm。设计及实验表明,在常规λ/4周期膜系中可观察到可观的“超棱镜”效应,本文中给出的10个周期的膜堆,在给定条件下可产生22μm的色散位移;镀上金属反射镜后,虽然色散位移略有减小,反射光强却得到了增大,而且可以通过多次反射增加色散位移;而F-P腔结构的膜堆,虽然带宽比较狭窄,却能产生高达65μm的色散位移,而且色散接近线性,较传统的光栅或棱镜元件而言,具有更大的色分辨率。 论文研究工作表明应用光学薄膜技术有可能构造出具有更为奇异特性的可以应用于不同场合的光学薄膜功能器件。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了电流模式电路及其特点;并把电流模式电路与电压模式电路做了简单的比较;及电流模式电路的发展现状。其次较系统地概述了第一、第二、第三代电流传输器的
因病、因学致贫等支出型贫困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贫困类型之一。学术界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否有效缓解支出型贫困尚无明确结论。本文在运用贫困脆弱性模型估计支出型贫
对于复杂的电路系统,各种元件级故障诊断的理论和方法已经难以胜任工程上故障诊断的需求。子网络级故障诊断是基于网络撕裂的故障诊断方法,它将大规模模拟电路分解成若干子网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失信行为越来越受到关注,诚信营销与企业发展成为了热门话题。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古老的道德文明的基石;诚信也是市场经济的行为准则,是企业实
众所周知,管道的长距离运输,会不可避免的产生阻力,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管道阻力相应的增大。如何使管道运输在长距离的情况下减少阻力,提高运输速度和效率,并保证运输质量将
随着通信技术及业务的飞速发展,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目前被认为是解决大容量光纤通信最有效的办法,因此作为DWDM技术的关键器件——光开关的研究是当前集成光学器件研究的热
惯性器件常值及慢变的误差是影响捷联惯导系统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在SINS出厂前均需要对器件误差进行标定。但在惯导系统投入使用之后标定的结果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对于高精
本文从用缺损补偿法化不可解问题为可解问题,用功能补偿法化常规解法为巧妙解法,用补辅助线法化陌生问题为熟悉问题,巧用电压补偿法精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等四个方面,例谈补
激光二极管(LD)抽运的绿光激光器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稳定、寿命长和全固态等优点,在工业、军事、医疗、科研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国际上新型激光器的发展热点。
光纤陶瓷插针是光纤连接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是近年来光纤通信实用领域需求量最大的无源器件。在生产和加工光纤陶瓷插针的过程中,需要检测其内孔参数以保证光纤连接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