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饲用益生菌安全、无残留,且具有促进畜禽生长和免疫抗感染等益生性能,是“禁抗”时代,符合发展大势和产业增值需求的理想产品,研发潜力巨大。为了检验复合益生菌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将复合益生菌进行肉鸡饲喂试验。首先,为了制备符合生产标准,且菌量理想的复合益生菌制剂,本研究将筛选出的三株乳酸菌、实验室保存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YS2)、一株酵母菌(CICC 1355)进行中试车间发酵,制成复合益生菌制剂;接着,为了检验动物饲喂复合益生菌后的益生效果,本研究进行肉鸡饲喂试验,评估肉鸡饲喂复合益生菌后的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肠道菌群、生长性能等变化;另外,为了评价和确认饲喂了益生菌的动物免疫抵抗力是否增强,本研究分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CVCC 1512)攻毒后肉鸡存活率,攻毒后1天、3天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等。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1.乳酸菌的筛选和复合益生菌制备为了筛选体外益生性能较好的乳酸菌,本研究评估了十株乳酸菌的耐酸、耐胆盐和抑制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CVCC 1512)的能力。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21809)、屎肠球菌(24203)、嗜酸乳杆菌(6091)不仅耐酸能力较好,在0.3%胆盐条件下培养6h后,存活率仍在84%以上;而且具有较强的抑制大肠埃希菌的能力,抑菌圈直径达17mm~18 mm。因此,本研究将上述三株乳酸菌、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和一株酵母菌通过中试车间标准发酵工艺进行发酵,制成复合益生菌制剂。其中三株乳酸菌制成乳酸菌复合制剂,五株菌制成益生菌复合制剂(动物试验时分别用于B、C组)。2.检验复合益生菌对肉鸡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的影响为了检验饲喂复合益生菌对肉鸡免疫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通过ELISA检测了28、42日龄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28、42日龄时,复合益生菌组(B、C组)肉鸡Ig A、Ig G、Ig M均高于对照组(A组);且42日龄时C组免疫球蛋白显著高于抗生素组(D组,硫酸粘杆菌素)(P<0.05)。说明饲喂复合益生菌,能够提高肉鸡的体液免疫水平,且益生菌复合组效果更好。然后,为了检验饲喂复合益生菌对肉鸡获得性免疫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肉鸡免疫后的抗体效价,结果显示,B、C组肉鸡H9亚型禽流感(AI)和新城疫(ND)抗体效价高于A、D组(P>0.05)。说明复合益生菌有助于提高疫苗效价和抗体水平。接着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28日龄肉鸡脾脏、小肠的免疫相关基因,结果显示,与对照组(A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组(B、C组)肉鸡TLR2、TLR4受体及下游细胞因子IL-1β、IL-8、IL-10、Av BD2、Av BD6等基因多上调,表明饲喂复合益生菌可以调节机体先天免疫,使机体进入免疫防御状态,防御病原菌感染;同时复合益生菌组(B、C组)肉鸡脾脏、胸腺、法氏囊指数均有所增加,而抗生素组(D组)变化没有复合益生菌组显著。综上,复合益生菌能促进肉鸡免疫器官发育,且能调节肉鸡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利于肉鸡抵抗病原菌感染。3.检验复合益生菌对肉鸡盲肠菌群、免疫抵抗力和生长性能的影响为了检验复合益生菌对肉鸡肠道菌群、免疫抵抗力和生长性能等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通过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检测28、42日龄肉鸡盲肠菌群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A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组肉鸡盲肠Firmicutes、Faecalibacterium相对丰度上升(P<0.05),28日龄时肉鸡Bacteroidetes等相对丰度下降(P<0.05)。且复合益生菌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度增加,而抗生素组(D组)物种丰度下降。同时,与对照组相比,28日龄时复合益生菌组肉鸡小肠绒毛高度增加(P<0.05),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升高(P<0.05)。说明复合益生菌能调节肉鸡的肠道菌群,并促进小肠绒毛发育,利于肉鸡健康生长。同时,本研究检测了28日龄肉鸡感染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CVCC 1512)后的存活率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存活率分别提高了30%、35%、50%,说明复合益生菌能提高肉鸡抗感染的能力;而且攻毒3天时,复合益生菌组肉鸡脾脏、小肠受体(TLR2、TLR4)及下游白介素(IL-1β、IL-8、IL-10)、防御素(Av BD2、Av BD6)等普遍上调,说明复合益生菌能调节肉鸡先天免疫,促进机体抵御疾病。另外,本研究检测了28、42日龄肉鸡生长性能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A组)相比,试验组肉鸡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益生菌组料重比显著下降(P<0.05)。说明饲喂复合益生菌能提高肉鸡增重量,降低料重比,提高肉鸡生长性能。综上所述,复合益生菌,特别是不同类益生菌复合,能提高肉鸡的增重等生长性能,并通过调节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和形态等方式,增强肉鸡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本研究为复合益生菌应用于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