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大股东减持成为市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问题,“清仓式减持”这个名词就是从减持一词中衍生出来的,更有不少上市公司在一段时期内业绩突飞猛进,紧接着大股东却开始频繁减持,减持后的企业业绩一落千丈。近几年这种现象频繁出现,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不再注重自身业绩,不求更好的发展公司,反而是期望通过减持套现来获取高额回报。降低大股东减持对企业产生的消极影响、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以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应该作为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频繁减持套现且金额巨大的跨境通大股东“清仓式”减持这一典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法首先对跨境通的基本情况以及大股东“清仓式”减持的过程进行叙述,整理归纳出大股东减持可能存在的动因并通过相关公告及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然后对大股东“清仓式”减持的路径进行研究,从大股东减持之前如何并购重组跨界转型、车轮并购做大规模、减持套现出让控制权、最后股权质押控股青松退场进行分析,最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市场股价和中小投资者权益等造成的经济后果进行评价。通过对跨境通大股东“清仓式”减持的动因、路径和经济后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为了获取高额收益,大股东会采取各种隐蔽路径来为减持做铺垫和留后路,在渡过上市公司股票解禁期后,大股东“清仓式”减持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股价,导致企业的业绩水平下降,使中小股东的投资收益减少而投资风险增加。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为了减少大股东“清仓式”减持对其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政府和资本市场制定修缮相关法律法规,企业以及中小投资者共同努力,要严格监管并购重组实控人防止买卖“壳”行为、完善企业及大股东的信息披露机制、充分利用法律来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清仓式减持行为进行深刻研究,对所有的市场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和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能够为资本市场监管、公司内部治理以及中小投资者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