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品质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行业和国家形象。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较大影响。虽然近年来河北省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但仍存在产品整体档次不高、部分产品质量偏低,小型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大中型企业质量竞争不高,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质量问题仍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较多等方面的问题,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针对目前河北省的产品质量状况,本文从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微观与宏观分析、纵向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企业、社会环境、政府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产生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在企业方面,其质量意识淡薄、观念落后,质量技术基础工作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质量安全责任意识等是造成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社会环境方面,消费者的质量和维权意识差,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科技进步缓慢等是影响产品质量水平的外部原因。无论是企业方面还是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都与政府管理工作悉息相关。政府质量观念落后,重表面治理轻源头管理,基层抓质量工作的措施执行不到位,没有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质量诚信监督体系,在质量管理和质量技术创新上的经费投入不足等,都是影响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要原因。根据产生质量问题的各方面原因,本文应用公共管理中政府管制、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等理论,从加强政府质量管理工作的角度,提出了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完善从源头抓质量的手段;进一步深化质量工作的各项重要措施,继续深入扎实开展质量兴县活动,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加大对质量工作的投入,强化监管能力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质量工作责任等提高河北省产品质量水平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