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医学领域面临许多伦理问题的挑战。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实现不伤害原则,成为医学伦理学重要的课题。本论文强调不伤害原则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探讨不伤害原则的演变及其实质,在分析临床实践中不伤害原则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总结临床实践中实现不伤害原则的途径。全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本课题研究的缘起,中外学界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论文指出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应用不伤害原则的迫切性;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其不足;采用文献研究、辩证分析和逻辑分析方法,对不伤害原则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第二部分分析不伤害原则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论文界定了不伤害原则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在分析现代临床医疗实践中不伤害原则内涵的基础上,概括不伤害原则具有主体的特定性、客体多元性、内容广泛性的特点;从两个方面对不伤害原则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论证。第三部分探讨医学伦理学中不伤害原则溯源及其实质。论文梳理中西方医学领域不伤害原则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不伤害原则对医学伦理学发展的贡献;不伤害原则的实质在于,它是诊疗实践的产物;在临床实践中是相对的;判断标准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而变化;体现了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观和服务理念。第四部分探讨临床实践中不伤害原则的现实困境。论文阐述现代临床实践中实现不伤害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论证不伤害原则在临床实践中的困境主要包括:医务人员诊疗行为面临“双重选择”;临床诊疗的“双重效果”;临床诊疗的“双重效应”的矛盾等。第五部分探索临床实践中不伤害原则的实现途径。论文提出树立生命至上的医学价值观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规范诊疗行为,避免和减少诊疗行为引发的伤害发生;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尤其是要履行知情同意的告知义务,避免过度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