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中不伤害原则的应用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yw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医学领域面临许多伦理问题的挑战。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实现不伤害原则,成为医学伦理学重要的课题。本论文强调不伤害原则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探讨不伤害原则的演变及其实质,在分析临床实践中不伤害原则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总结临床实践中实现不伤害原则的途径。全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本课题研究的缘起,中外学界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论文指出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应用不伤害原则的迫切性;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其不足;采用文献研究、辩证分析和逻辑分析方法,对不伤害原则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第二部分分析不伤害原则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论文界定了不伤害原则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在分析现代临床医疗实践中不伤害原则内涵的基础上,概括不伤害原则具有主体的特定性、客体多元性、内容广泛性的特点;从两个方面对不伤害原则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论证。第三部分探讨医学伦理学中不伤害原则溯源及其实质。论文梳理中西方医学领域不伤害原则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不伤害原则对医学伦理学发展的贡献;不伤害原则的实质在于,它是诊疗实践的产物;在临床实践中是相对的;判断标准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而变化;体现了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观和服务理念。第四部分探讨临床实践中不伤害原则的现实困境。论文阐述现代临床实践中实现不伤害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论证不伤害原则在临床实践中的困境主要包括:医务人员诊疗行为面临“双重选择”;临床诊疗的“双重效果”;临床诊疗的“双重效应”的矛盾等。第五部分探索临床实践中不伤害原则的实现途径。论文提出树立生命至上的医学价值观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规范诊疗行为,避免和减少诊疗行为引发的伤害发生;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尤其是要履行知情同意的告知义务,避免过度医疗等。
其他文献
生命哲学是20世纪流行于西方的重要哲学流派,一提到生命哲学人们立刻就会想到柏格森,以至于柏格森的名字已经变成了生命哲学的代名词。至今已有很多学者对他的主要理论进行了
托马斯·卢克曼意识到现代社会宗教深受世俗化的影响,“官方”宗教模式在弱化,个人虔信成为人们信仰宗教的主要方式。因此,卢克曼将“无形的宗教”作为其宗教社会学理论基石
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一经出版便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其原因不仅在于作者试图在书中展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名为“帝国”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还在于
学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对几千年积淀的强大而沉重的传统生活结构开始有了实质性的震荡。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三分框架下,国家治理体系的结构将是政府、市场与
现代新儒家的思想纲领概括为“内圣开出新外王”,又称“返本开新”。“本”是指以儒学为主流中国传统文化,“新”指的是“新外王”,也就是民主与科学。这个“新外王”是中国从未
二十世纪著名的的哲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 1908-1961)是对法国哲学“最具有贡献力的现象学家”之一。他将现象学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
“小大之辩”的论题既是《庄子》开篇第一论,又是《逍遥游》的核心论题,然而,历代学者在对这一论题的理解和诠释上却纷繁抵牾、莫衷一是,这也就造成了学者们对于庄子为学之旨
多潜能干细胞及其应用是生物科学和医学目前的研究热点,它给予了人类治愈疾病重获健康的新希望。本文试图厘清多潜能干细胞技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全球范围内对这一研究所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