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老年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的中医辨治的临床调查,总结出其证型分布及中医辨证治疗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出主要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使我科(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肾内科)诊治老年CKD3-5期的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并提出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本课题采用回顾性研究及实时录入方法,选取2012年0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病房及门诊符合标准的122例老年CKD3-5期病例,逐一统计性别、年龄、原发病、CKD分期、证型、中医用药及相关辅助检查等内容。结果:老年CKD3-5期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脏病最为常见的原发病,总共44例,不明原因导致的肾脏病排名第二,有2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高血压肾损害16例、痛风性肾病8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中,本虚证出现频数最多的是气阴两虚证(46例),其次依次为脾肾阳虚证(43例)、脾肾气虚证(17例)、肾元亏虚证(10例)、肝肾阴虚证(6例)。标实证中,毒瘀互结证(87例)最多见,水气证(38例)次之,湿热证(15例)、血瘀证(13例)则较为少见。临证常用生黄芪、丹参、川牛膝、白茅根、水蛭、女贞子、白花蛇舌草、党参等药物。血肌酐、血清β 2微球蛋白、尿酸在诊断老年CKD脾肾阳虚这一证型上的R0C曲线面积分别为0.681、0.837、0.427。结论:我科老年CKD3-5期患者本虚证中以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为多,标实证中以毒瘀互结证最为常见;在治疗过程中抓住核心病机,扶正与祛邪双管齐下,主要治法为:补脾益肾、活血通络、通腑降浊、清热解毒;补益活血药常用黄芪、党参、白术、淫羊藿、女贞子、丹参、川牛膝、水蛭;通腑解毒药多选用白茅根、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石苇、地榆、大黄。其次,血清β 2微球蛋白水平与老年CKD脾肾阳虚证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老年CKD脾肾阳虚证的发生,为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提供临床依据,更好的指导了中医临床辨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