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肾脏病3-5期中医辨治特点的探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meng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老年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的中医辨治的临床调查,总结出其证型分布及中医辨证治疗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出主要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使我科(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肾内科)诊治老年CKD3-5期的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并提出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本课题采用回顾性研究及实时录入方法,选取2012年0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病房及门诊符合标准的122例老年CKD3-5期病例,逐一统计性别、年龄、原发病、CKD分期、证型、中医用药及相关辅助检查等内容。结果:老年CKD3-5期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脏病最为常见的原发病,总共44例,不明原因导致的肾脏病排名第二,有2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高血压肾损害16例、痛风性肾病8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中,本虚证出现频数最多的是气阴两虚证(46例),其次依次为脾肾阳虚证(43例)、脾肾气虚证(17例)、肾元亏虚证(10例)、肝肾阴虚证(6例)。标实证中,毒瘀互结证(87例)最多见,水气证(38例)次之,湿热证(15例)、血瘀证(13例)则较为少见。临证常用生黄芪、丹参、川牛膝、白茅根、水蛭、女贞子、白花蛇舌草、党参等药物。血肌酐、血清β 2微球蛋白、尿酸在诊断老年CKD脾肾阳虚这一证型上的R0C曲线面积分别为0.681、0.837、0.427。结论:我科老年CKD3-5期患者本虚证中以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为多,标实证中以毒瘀互结证最为常见;在治疗过程中抓住核心病机,扶正与祛邪双管齐下,主要治法为:补脾益肾、活血通络、通腑降浊、清热解毒;补益活血药常用黄芪、党参、白术、淫羊藿、女贞子、丹参、川牛膝、水蛭;通腑解毒药多选用白茅根、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石苇、地榆、大黄。其次,血清β 2微球蛋白水平与老年CKD脾肾阳虚证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老年CKD脾肾阳虚证的发生,为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提供临床依据,更好的指导了中医临床辨证治疗。
其他文献
将氢化可的松半抗原HYD通过活化脂法与钥孔戚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偶联获得氢化可的松完整抗原KLH-HYD,并对小鼠肌肉注射此抗原,使小鼠免疫;通过杂交瘤技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在川崎病(K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5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组,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KD患儿急性期、缓解期外周血中性
以江苏专利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专利政策融入产业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指出江苏专利政策融入产业经济发展以"点式政策路径"为表征,未围绕产业诉求布局创新链,
在10~40 ℃范围内,通过逐级升温方式,将无水乳脂肪干法分提成低熔点L20、中熔点L30和L40、高熔点S40四组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各组分中脂肪酸(fatty acid,FA)、甘
为确定嗜热酸性生淀粉α-淀粉酶Gt-amy中结构域C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基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环化重排方法对Gt-amy的结构域C进行分子改造,获得Gt-amy环化重排突变体,
作为舞台幕后的技术工作人员,舞美设计师和舞台技师的工作既具有高艺术含量,又具有现代科技含量。本文就舞台技师与舞美设计师的关系和特点做了简要的分析,以期能为同行提供
目的对一家新建公管私立医院护理人员进行50项技术操作认识情况的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43名护士进行操作认识调查。结果护士对50项护理技术操作在常用性、重要性
目的建立一种用射频加热(radiofrequency heat, RFH)来增强前列腺癌局部化疗疗效的新的介入治疗方法。材料和方法本实验分为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两部分。体外实验部分:将体外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