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北以长城为界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南与本省河曲、五寨两县相连,东与神池、平鲁两县毗邻。偏关又称“偏头关”,是古代的军事重镇,并且山西境内的百姓或是商贾都通过“走西口”外出经商因而又成为贸易通道,历史上通过“走西口”而外出的人们也一定程度的将偏关的文化及方言带出了山西,传播到了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方言就与偏关方言有较大的相似之处。这个小县城地处黄河中游,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劳动、生息、繁衍,历代为古战场、边防重镇。长期以来,因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匮乏,再加上开发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偏关留给外界一个偏远贫困的印象。近几年来,在山西省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形势下,县政府充分抓住各种有利机遇,深入挖掘偏关地方特色,力图让偏关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偏关方言隶属于晋语,除了具备晋语的共性特点,它还有自己的一些个性特征。要想对晋方言进行整体全面的研究并且对晋北方言的整体特征有所揭示,偏关方言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并不能遗漏在外。本文以偏关县城内的方言词汇作为研究对象,对偏关方言中最具特色的三十个词语的读音、词义发展变化进行考察和分析,结合方言调查实践和理论知识,对这些方言词语进行整理和解释,对比较特殊的、有代表性的词语从语音、字形等角度进行分析,找出这些方言词的本字,明确其意义来源,力求反应偏关方言词语全貌。本篇论文的正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晋语、偏关方言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语料来源,方言调查合作人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本文的主体,首先运用音韵学原理来考证出部分有音无字的方言词,再经过大量的文献检索,对这些方言词语的意思在历代文献中的使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且预测这些词语在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结语部分主要是通过这些典型词语总结出偏关方言词的发展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