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在运营多年后相继出现跨中下挠和梁体开裂,裂缝和变形的相互耦合更加剧了桥梁的病害,严重影响到桥梁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性能。考虑预应力筋松弛和混凝土收缩徐变相互耦合的预应力损失计算中,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收缩徐变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决定了计算结果的精度性。研究表明,收缩徐变预测模型的误差会比计算方法带来的误差更明显。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测模型,是基于大量的普通混凝土长期试验数据经统计学方法拟合的公式,与目前广泛使用的高强度混凝土结构不符。为研究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测模型对连续刚构桥预应力损失和预拱度的影响,选取NCHRP 496报告提供的高强度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测模型和现桥规中JTG D62-04预测模型,以薛家坝2#大桥为主要分析对象,开展了基于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模式的预应力损失与预拱度的数值计算研究:①系统归纳现广泛使用的各种收缩徐变预测模型和基于高强度混凝土试验的预测模型NCHRP 496。根据实际指定条件,对比分析各种模型的预测值差异和特点,主要分析构件理论厚度和混凝土强度因素对各种预测模型的影响,重点对比JTG D62-04和NCHRP 496因混凝土强度的变化所引起的预测值之间的差异;②基于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开展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预应力筋松弛和普通钢筋相互作用的截面应力时效重分布计算方法的研究,推导出相应的预应力长期损失的计算公式;③重点依托实际工程薛家坝2#大桥,利用Midas/Civil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比分析JTG D62-04和NCHRP 496对结构长期预应力损失和竖向挠度的影响差异。以赫章特大桥作为辅助算例,验证计算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适用性。研究表明,现行桥规JTG D62-04收缩徐变预测模型未能准确考虑高强度混凝土的影响。JTG D62-04有高估高强度混凝土徐变特性和低估收缩应变特性的趋势,并且低估了因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长期预应力损失值,造成施工预拱度的设置偏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桥梁跨中下挠过大的普遍现象。因此,为了能够准确分析高强度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建议规范JTG D62-04提供的收缩徐变预测模型需针对高强度混凝土加以修正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