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色彩的和谐与演变——析中国画色彩问题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画的色彩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道路,它是如何演化变迁的,并且对未来中国画色彩的发展取向具有怎样的启示?所以分析与理清中国画色彩的历史发展轨迹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富有价值。 中国绘画的水墨语言并不是半路突然间生发的,色与墨是同时孕育并发展的,只是水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文人发展到了极端化的程度,本文以中国画色彩的发展为主线,描述了几个重点历史时期的色彩面貌及其变迁的整体取向,并结合绘画理论、画家和绘画作品作了阐释。 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色与墨的产生与发展。任何一个民族的绘画都与本民族的哲学思想密不可分,中国绘画的色彩是建立在传统哲学之上的玄学色彩体系,体现出一种“和”的精神,在具有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精神背景下同时孕育,并从色与墨两个角度同步向前延展,通过勾线填色的方式组织画面,二者和谐共处。 第二部分描述了色彩体制的完备与水墨兴起的倪端。从秦汉至唐,中国社会处于封建社会的发展上升阶段,中国文化呈现出一种激越外向、昂扬进取的精神气息,加上绘画的教化实用功能,所以色彩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伴随着中唐以后封建社会的逐渐衰落,文化精神日益走向柔靡、内省,更加代表文人精神的水墨开始从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分离出来,从而打破了色与墨的和谐面貌。 从唐代至清末,水墨语言被文人一步步推向了极端,第三部分描写了造成水墨主导绘画的主要原因。由于种种因素,色彩被逐渐消弱,甚至被忽视,从而其主导地位被水墨所取代。文人们在获得心理平衡和笔墨的独特审美风采的同时,也落入了其手法圭臬的局限之中,产生了传统笔墨语言与现世情感表达的龃龉。 近现代由于西方文化的涌入与冲撞,许多画家致力于绘画的革新与发展,促成了中国画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当今在走向融合的国际大环境下,画家以表现当下和表达自我为艺术追求,他们的创作呈现出自然自律的融合与演化,中国画的色彩形成了多元分化的态势。 整体看来,中国画的色彩经历了一个由色墨并重到水墨为上再到色墨并举的演化过程。当下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我们应该在绘画中确立色彩的价值,色墨并重,充分发挥色彩的视觉传达优势,默许色彩的多元分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方法,拓展抒发现代情感的表现语言,把传统的绘画语言文本转换为现代的绘画语言文本。
其他文献
本文把非参数统计理论和变换理论结合起来,分别构造了三种非参数统计变换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三种模型在洪水频率分析中的适用性,为洪水频率分析提供了另外一种参考方法。
语言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划分,并从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语言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语言是人
超声波流量计是流量测量最有发展前途的三种途径之一,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时差法,工业管道用超声多普勒流量计的性能普遍不高,无论是理论方法还是技术实现手段均停
中国夏热冬冷地区是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地区,针对这一地区住宅的节能设计对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该地区气候变化极端,简单使用北方寒冷地区或南方炎热地区的设
<正>现代管理会计在20世纪后期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变革,这些新的进展其实都是围绕着管理会计如何为企业价值增值乃至培育核心竞争能力而提供相关信息展开的。以往,管理会计只是
银行营业网点客户排队既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也是一个令银行管理者头疼的问题,但又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课题。解决排队问题的基本目标是权衡客户等待成本与银行增加资源引起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