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研究目的是进行区域对比深化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级层序统层方案,并指导重点区块解剖以点带面总结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内沉积、特别是滩坝和水下扇沉积的储层分布、隐蔽油气藏形成规律。应用层序地层学、特别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按照旋回转换性质和沉积连续性综合分析和归纳了层序界面的类型,进而将两种性质、不同类别的界面进行了复合分类,依此进行层序对比深化建立了济阳坳陷三级层序统层方案。实践证明这种界面分类适用于济阳坳陷三级层序地层统层,统层结果与所选济阳坳陷各井的分层数据吻合较好、分层的旋回性质全区基本一致,并使用定年资料进行了标定和验证。济阳坳陷沙河街组发育各种类型陆相储层及隐蔽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发育于盆缘和层序界面附近,岩性油气藏及复合油气藏在层序及盆地各个位置均可发育,中央背斜带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及复合油气藏。利用区域统层的地质认识和统层方案,重点解剖了东营凹陷博兴洼陷高89井区,划分了高频层序,研究了滩坝沉积的储层分布和成藏规律。滩坝沉积在区域上,如东营凹陷,主要发育于湖岸向风(盛行风)一侧、水下低隆或孤岛周围以及断阶下降盘,缓坡带;在区块上,如在博兴洼陷,主要发育于岸边洼地、断阶平台、低隆延伸顷没位置、鼻状构造两翼;在局部井区,在水退期发育于局部低洼、鼻状构造顷没位置,水进期发育于水下高地平台、鼻状构造两翼。决定滩坝油气藏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为储层的富集程度、构造形态、古地理环境,而油源类型和丰富程度以及输导体系的连通效率、圈闭发育位置等则是决定油气藏充满程度的关键因素。高89井区油气藏主要分布于砂体富集区,构造和古地理较高部位,控洼断层与控深洼断层之间的位置。利用区域统层的地质认识和统层方案,重点解剖了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中西部地区,建立了三级及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主要研究了沙三下水下扇沉积的储层分布、成藏特征,总结了控制因素、分布规律。沙三下层序下部水下扇沉积,其砂体分布受研究区区域和局部物源、古地貌、构造及高频层序、断裂及坡折控制明显,主要分布于沟道、坑洼、断阶、平台、缓坡及高频层序低可容纳空间转换面附近。优势成藏位置靠近深洼陷部位、集中于古地貌局部高地向洼陷一侧、近垂直于断裂走向分布,受水下扇相带控制、均分布于扇中亚相,并以沟谷的扇中储层和断裂作为主要运移通道,以上覆水进泥岩为主要盖层、以扇根及其与扇中的过渡亚相为侧缘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