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月河的清帝系列历史小说创作获得了巨大成功,同时,小说中有关权谋文化的展示也颇受非议。权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对权谋文化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试图从分析二月河的清帝系列小说文本入手,通过其中帝王与大臣权谋运作的展呈,以揭示权谋文化与封建政治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权谋文化的批评,以便从根本上认识权谋文化的本质和作用,并试图寻找应对权谋文化现存的措施和思路。论文除引言与结语外,分为四章。第一章:中国的权谋文化从古至今经久不衰,与中国的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中国古代的思想大师为历代统治者不断提供创新着治国理论,从而形成中国独特的政治体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正是权谋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所谓权谋,就是依靠谋略来取得、保持和运用权力。缺少监督和制约的专制制度决定了权谋作为一种手段的有效性和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权力争夺的历史,一部权谋文化的历史。第二章: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中三位君主的治国权谋与孟子、韩非子、董仲舒治国论不谋而合。康熙以仁治国,成为中国帝王的道德样板;雍正因形势使然,用法术治国,被认为是暴君;乾隆在政治惯性的推动下,德法并用,把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推向落日辉煌。然而无论是康熙的仁政治国,雍正的法术治国,还是乾隆的阳儒阴法治国,都只不过是封建君主的治国权谋罢了,其目的是以征服与统治为出发点,以便更好地驾驭天下,它虽然把一个泱泱大国推向了最后辉煌,但因封建王朝的专制集权本性,这些治国权谋也最终难以挽救帝国的灭亡命运,只能走向穷途末路。第三章:大臣们的为政权谋异彩纷呈,自成一家。忠臣的权谋机警练达,佞臣的权谋阴险机诈。封建官场森严的等级制度使大臣们个性被压抑,被隐藏,显露在外边的只是“不成其为人”的官性。忠臣为民为国,鞠躬尽瘁;佞臣以权谋私,不择手段。而正是忠臣与佞臣的共存,成为权谋文化的催化剂。险恶的官场成为权谋文化尽情表演的舞台和实验场,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第四章:清帝系列中展呈的权谋文化令人深思。君主对君权的热衷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对自身生命的怜爱,对君权的争夺与维护,成了专制君主生活的主要内容,君主几乎成为权谋的化身。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使得官吏们用官官相护与官官相欺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权力,给国家政体造成巨大内耗。同时,专制制度又规训出大大小小的奴才群,二月河整个清帝系列都是在“主子与奴才”的人际关系的参照下展开的历史叙事。这展示了作者对封建社会主奴意识的批判。权谋文化中不仅有政治艺术的机警智慧,更有阴谋权术的阴险狡诈。阴谋权术是权谋文化中的糟粕部分,理应扬弃。读者对小说中展现的权谋文化的欣赏远远超过了权谋文化对人性异变作用的认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权谋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它不可能随着专制制度的结束而消亡。对于权谋文化,我们只有理性认知,因势利导,才有利于社会和谐、民族健康和国家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