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在文化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不仅是不同语言间的转化过程,而且同时也是不同文化间的移植过程。对于文化与翻译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仅仅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随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重视翻译活动当中文化因素。虽然目前探讨文化与翻译的文章为数不少,探讨的层面也在逐步深入,但是针对译者的职责中文化意识的探讨,尤其是对译者文化意识的培养,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所以本论文旨在分析文化与翻译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来研究当代翻译者的文化意识培养问题。文化差异往往是造成翻译困难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翻译活动的实现,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翻译是通过译者这一中介进行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在翻译过程中,双语间语码的转换、文化的传通与译者的作用紧密相联。具体地说,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能动表现直接影响到双语间语码转换的得失及其文化传通的成效。本论文主要分析译者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掌握情况;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文化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通过论证,提出语言教学、文化教学、译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兼容并举。对译者的培养应该突破语言系统和句子结构本身的局限,发掘语言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容,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翻译者从对语言的理解中去理解文化,又从对文化的理解中去理解语言。本研究提出文化教学并不等于英美文化的导入,简单地把一种文化强加在另一种文化上面,应该实施双向文化教育。坚持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兼容并举,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客观认识母语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正确理解所接触到的目的语文化。因此基于上述观点,本文主要研究了译者的文化能力及培养。培训中采用了体验法惯常使用的培训手段,如模拟游戏、案例分析、关键事件、角色扮演等,并借用了在国外被证明有效的活动。在当前,增加译者的文化知识,提升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以及提高处理文化翻译问题的能力,是进行译者培养的关键。这几种培养译者跨文化意识的方法都比较行之有效。但并非所有手段都得到认可。因此,要进一步与国内译者情况相适应,对其运用仍需进一步完善。在跨文化翻译和交流中,翻译策略的选择是主要的过程,它能反映出译者的文化意识,文化能力,所以作为对译者文化能力培养的结果,作者在最后一部分中讨论了文化翻译中的翻译策略。作为中国的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者,我们首先应该立足中国的文化土壤,一方面重视翻译对推进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力争通过翻译工作使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