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度使用网络就会出现网络依赖,网络依赖又被称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或者是网络成瘾综合征(IAD)。尤其是初中生,作为网络使用主体中的大军,他们的网络使用行为及网络依赖状况更引人关注,因青少年时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很难分辨,不良信息很容易影响他们的思维,给他们造成不良影响,干扰了价值观的正确形成,甚至是出现背离社会的行为。那么如何帮助青少年健康的使用网络,使网络能够促进个体朝着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朝着促进社会关系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找出根源,从心理韧性以及自我控制面剖析原因。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与研究,引起社会的关注,树立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本研究采用王红娇、卢家楣(2003)编制的中小学生自我控制问卷,该问卷从情绪控制、行为控制以及思维控制三个维度来考察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雷雳、杨洋参照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结合我国青少年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以及由甘怡群和胡月琴编制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以523名初中生为被试,考察初中生的心理韧性、自我控制与网络依赖的一般状况,并从性别以及年级等人口学变量的维度分析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探讨学生对网络依赖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够寻找一个解除学生对网络依赖的良方,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韧性和自控力,抵制网络的诱惑,帮助初中生锻炼良好的生存能力,也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心理韧性总体情况较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对心理韧性性别方面进行研究,发现性别上的差异并不显著,但在年级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即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韧性总分最高,初二年级其次,初三年级最低。对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进行研究,发现初中阶段的三个年级,除了情绪控制差异不显著,在行为控制、思维控制以及总的自我控制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初一年级最高,初二年级其次,初三年级最低,呈下降趋势,年级差异显著,从性别方面考虑,三个年级的男生、女生在自我控制以及思维、行为、情绪控制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初中生自我控制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对初中生的网络依赖进行研究,发现网络依赖及其各个因素上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年级的网络依赖及其各个因素的得分低于其他年级的得分,初三年级其次,而初二年级得分最高,初二年级网络依赖情况严重,另外网络依赖还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网络依赖得分高于女生的网络依赖得分。研究还发现心理韧性、自我控制分别与网络依赖成显著的负相关,心理韧性与自我控制出现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在心理韧性与网络依赖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