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学者关注的焦点,老年人接受子女的支持是他们养老资源获取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下社会上孝道思想的约束力减弱,对亲代代际支持给予的制约下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但是代际之间的交换和互惠关系依然在发挥作用,同时亲代和子代之间依靠长期和近期互动形成的亲密关系是子女负担起赡养义务的动因。本文以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为基础,使用父母和子女的配对数据,考察了代际支持的现状,并且以代际团结理论和代际交换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用交互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研究了情感关系、联系关系、亲代给予和性别对老年人代际支持获得的影响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是近期的代际支持并不是单方向子女倾斜,相反近期代际支持多为子女流向父母的向上代际支持,表现为无论是经济支持还是劳务支持,老年人得到回馈的人数都多于为子女付出的人数;大多数父母与子女保持良好的情感关系和频繁的联系。通过交互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得到情感关系、联系关系、亲代给予均对老年人代际支持的获得具有显著影响。情感关系方面:与子女的情感关系越好,得到子女支持的可能性越大。联系关系方面:与子女联系越频繁的老年人得到子女支持的可能性越大;与子女见面越频繁的老年人得到子代经济支持的可能性越小,得到子代劳务支持的可能性越大;与子女通讯联系越频繁的老年人得到子女经济支持的概率越大,高频率的通讯联系也能预测更高的劳务支持获得概率。亲代给予方面:给予子代经济支持的老年人得到子代劳务支持的概率更大,但对经济支持的获得没有影响;给予子代劳务支持的老年人无论在经济还是劳务上能得到回馈的可能性更大。老年人经济支持获得的性别差异不显著,母亲得到劳务支持的概率更大。由此可知在传统道德和孝道伦理的约束力减弱的社会背景下,父母与子女短期的交换互惠和依靠密切互动而建立的“团结”关系成为老年人代际支持获得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