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GDP核算的山西省绿色发展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客观评价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是改善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关系的前提。绿色GDP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及生态效益改善价值纳入GDP核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地区的净增长价值,而绿色发展效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进一步的量化地区绿色发展的内部作用机理和外部影响因素,为客观反映并提升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新的思考。本文以山西省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SEEA核算框架构建了绿色GDP核算体系,对山西省2010-2020年间的绿色GDP进行核算与分析。其次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将核算结果作为产出变量,将研究期内的人力、资本及资源利用情况作为投入指标测度了山西省的绿色发展效率,并利用核密度模型和重心迁移模型对山西省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灰色关联模型从社会经济、科技创新及污染防治三个维度对山西省绿色发展效率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以上研究提出提高绿色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文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山西省绿色GDP与传统GDP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绿色GDP在传统GDP中的占比保持在80%-85%之间。在绿色GDP的各核算指标中,自然资源耗减价值在绿色GDP中的占比最大,重工业基地特征显著;环境污染损失在绿色GDP中所占比相对较小研究期内均小于5%;资源环境改善价值呈现出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对山西省绿色GDP的正向带动作用逐渐显现。各地市的绿色GDP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其中太原市的绿色GDP最高,研究期内其绿色GDP在全省中占比超过20%;吕梁市受到能源消耗总量的影响,在研究期内绿色GDP呈“U”型发展趋势,是研究期内绿色GDP波动幅度最大的城市;阳泉市受制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及新增林地面积的大小,是全省中绿色GDP最小的地市,在全省中占比小于5%。(2)从时间范围来看,山西省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2011-2012年和2017-2018年效率值均超过1,处于生产的前沿面上,而2015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值相对较低,仅为0.89。通过核密度模型发现,虽然效率整体呈现提高的发展态势,但研究期内不同地区的效率值差距逐渐拉大,低值区和高值区差异显著。其中太原市和朔州市的效率值相对较高,远超全省平均值,而运城市及临汾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值均小于0.6,属于绿色发展效率低值区。从空间变化来看,各地市的绿色发展程度并不平衡,整体呈现出北部高于南部,东部高于西部的分布特点。通过重心迁移模型发现山西省绿色发展效率重心位于太原市境内,研究期内绿色发展重心从太原市清徐县最终迁移至太原市晋源区,绿色发展效率重心累计移动距离达到62.04千米,向东迁移10.11千米,向北迁移29.27千米,效率重心南北向波动范围急剧扩大,东西向波动范围呈缩小趋势,山西省绿色发展效率南北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3)山西省绿色发展效率各影响因素中,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城市年均PM2.5浓度表征的污染防治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程度较大,此外城市化率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也相对较大,而专利申请情况的影响程度则是各影响因素中最小的。各地市情况与山西省基本一致,污染防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对绿色发展效率存在较大影响,而科技创新尤其是专利申请情况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中污染防治与绿色发展效率关联度最高的地市包括大同市、晋城市、晋中市和临汾市。社会经济与绿色发展效率关联度最高的城市包括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朔州市、忻州市、晋中市和吕梁市。科技创新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影响程度最高的地市仅有运城市。最后本文通过绿色GDP核算结果,绿色发展效率测度、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山西省绿色发展水平、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关联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绿色技术创新是一种新型的创新,是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综合考虑来获得最大效益,兼备绿色低碳和科技创新的特征。绿色技术创新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且决定着城市群及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在“双碳”目标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科学测度黄河中游城市群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分析其时空演化格局及相应的影响因素,不仅能够满足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而且
学位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的发展体现在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满足居民对更好生活的期望即提高居民福祉,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主线。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对提升居民福祉具有关键作用。山西省吕梁市三川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区生态系统提供给当地居民必要的物质发展资源,河谷地带形成
学位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一个重大的转型发展期,进入2022年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下行趋势,房地产建筑面积和销售量出现断崖式下滑,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这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国家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这也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经营环境。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仅影响到了房地产企
学位
目前全球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对太阳能电池的产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光伏电池表面缺陷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电池片本身的发电效率,因此光伏电池表面缺陷检测是生产厂家提高产品质量的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但由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表面纹理背景复杂,晶格分布不均匀,缺陷尺度不一且包含大量微小缺陷,现有的检测网络在缺陷检测精度、抗干扰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另一方面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会产生新的缺陷类别,现有的模型需
学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和城市统筹发展使得空间开发力度不断加强,空间开发面积不断扩张。国土空间开发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辅相成,进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能够协调好区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的提出,是我国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我国从国家到地方为低碳的实现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山西省作为我国传统的煤炭大省,实现低碳转型的压力较大,且目前山西省的国土空间开发存在一
学位
弯曲杆菌引起的食源性胃肠道疾病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一项严重经济和公共卫生负担。当前国内外进行的弯曲杆菌属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研究的靶基因均为16S rRNA基因。为满足检测试剂标准化需求,制备了候选弯曲杆菌16S rRNA基因质粒DNA标准物质,经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证实其于-20℃保存12个月,4℃短期保存8 d,反复冻融30次后依然稳定。对候选标准物质采用微滴式数字PCR (ddPCR)方法,联
期刊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需要解决低碳技术区域分布不均衡、各地能源资源禀赋不同等冲突,这必然要求区域低碳协同发展。山西省中部城市群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不合理不科学的产业结构与长期高强度的能源开采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指出以绿色低碳为发展路径促进山西省中部城
学位
20世纪以来,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温上升等问题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山西省作为资源密集型省份,工业产值占山西省总产值的45%,省内多钢铁、化工、电厂等高耗能产业,故对山西省工业的碳排放展开研究,有助于为山西省工业部门提供理论依据,帮助山西省制定适合工业的碳减排对策。本文以山西省工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
学位
在科研活动中,应深耕于某一领域还是在新方向寻求突破是每一位科研人员在其学术生涯中都会遇到的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学界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深耕某一领域从而取得更大成就,另一种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应适时转变研究方向,不断转变、创新才是寻求突破之道。那么科研人员是否应该转移研究主题?研究主题的转移程度与科研绩效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影响科研绩效的因素学界已有诸多研究,如科研压力、
学位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给当地资源和生态造成危害,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治理。生态绩效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热门话题,生态绩效的有效测评,既有利于提升绩效水平,也能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获得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本文以京津冀晋地区为研究对象,2011-2020年为研究时间段,从经济维度、资源维度和环境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