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巡捕房作为上海公共租界的警务机构,对于维护租界秩序,保证城市正常运转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国人认识西方近代警务管理打开了一扇窗口。本文以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印度巡捕为研究主体,侧重于工部局对印度巡捕的管理与控制,是作为上海公共租界警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章“巡捕房的建立与发展”,旨在明晰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的发展脉络。1854年上海英租界巡捕房的正式成立,标志着租界安全警备力量的初步建立。1863年,上海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International Settlement)。随着租界面积的拓展,界内人口的增多,巡捕房渐渐壮大起来,巡捕的数量和人员构成均有扩展。1884年上海公共租界开始招聘印度巡捕。第二章“印捕的招募与管理”,阐述印度巡捕在上海公共租界的设立、招募、薪资待遇、升迁奖惩等人事管理具体事宜,从印度巡捕招募与管理中窥探工部局警务管理的内容。第三章“印捕的违纪与罢岗”,印捕的违纪记载并不少见,主要是:酗酒、上差瞌睡、殴打华人等,工部局将这些视为一般违纪事件;令工部局更为重视的是印捕的罢岗,印捕发生了四次罢岗事件,这些罢岗违背了工部局对印捕的首要规则——忠诚。本章通过梳理印捕的违纪与罢岗,分析工部局如何做出应对,实现对印捕有效控制的。第四章“印捕在华形象的塑造”,结合《申报》中有关印度巡捕的报道,初步考察印捕在华形象。从“阿三”称号延续至今,可以看到印度巡捕作为租界时代的标志之一,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虽然不乏印捕良好执勤的背影,但更多的记载是关于印捕在上海的种种不良行为:偷窃、诈欺、强奸等等。加之,印捕作为亡国奴来到上海租界充当外国人的警察,并能管理中国人,这在当时国人看来是一种侮辱,对待印捕愤怒、鄙视中带有同情。“结语”在前文基础上,由印度巡捕的管理入手,试分析工部局警务管理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