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也是任何国家追求的持久目标之一。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旋律,传统的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受到挑战,新的“综合安全”理论逐步形成。东盟根据冷战后东南亚安全环境的变化,吸收了新的“综合安全”理论的精华,构筑了东盟的新安全观,制定了新安全战略。东盟新安全战略是国际政治理论中合作安全理论和自由制度理论的一种实践。东盟积极主动的安全追求,不仅维护了东盟的安全利益,而且对整个亚太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影响。了解和研究东盟的安全观念的变化及其为维护地区安全做出的努力和效果,有助于我们估价东盟的发展趋势及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冷战后新安全观确立的背景及其内容。冷战结束后,美苏在东南亚的对峙与角逐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终,东盟与印支集团由对抗走向合作,东盟国家内部的安全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东南亚地区进入了新的和平发展时期。东盟放弃旧有观念,树立了新安全观,主张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增强自主安全保护,最终树立和平、自由、中立区和无核区的安全目标。第二部分论述了东盟的新安全战略措施。东盟以新的安全观为指导,确立了新安全战略构想,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战略措施。即第一,在经济上加强区域内外的经济合作,推进包括“自由贸易区”在内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增强东盟的经济实力和凝聚力,并通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东亚经济核心论坛加强与其他经济组织的合作。第二,在政治上,东盟以扩大组织为手段,推行“大东盟”战略,增强集体安全保障能力;与此同时外交领域开展“大国平衡”战略,使大国之间保持平衡和牵制,利用矛盾,左右逢源,防止多边外交被强权政治侵蚀,为自身利益服务。第三,在军事上,调整了其军事战略,战略方针由“消极抵抗”转向“积极防御”,战略重点由陆地转向海洋,并加强了双边及多边军事合作。在安全机制上,创立东盟地区论坛,构筑以东盟为核心的亚太安全机制,展开地区安全合作,主导地区安全事务。第三部分对东盟的新安全战略进行了前景和走向的简要分析。包括对制约东盟新安全战略的掣肘因素的剖析如金融危机、东<WP=3>盟内部固有的矛盾因素、论坛议题狭小、地区大国介入等。基于问题的存在,提出了应对办法即其发展趋势及走向:东盟必须努力恢复发展经济、协调内部矛盾、反对霸权主义。为了推动东盟新安全战略的发展,东盟对美日等国家的倚重有所加强;更加注重加强宏观经济方面和金融方面的合作;积极把握东盟地区论坛的主导权;增强与大国的合作,加大反恐的力度,维护地区安全。东盟新安全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亚太安全格局的形成,提升了东盟在亚太和世界中的地位,有利的维护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但是我们看到东盟新安全战略仍把中国看成是威胁,有防范中国的一面。对此,中国应保持关注,保持应有的态度,并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与东盟的交流与合作 ,增加相互的了解和信任、共同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