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临床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客观的动物实验模型,检测骨缺损区BMP-2活性,并观察兔桡骨骨折的早期愈合情况。方法:选择新西兰雄性大白兔,体重2.8±0.2kg,共72只,随机分成A、B、C、D4个实验组,每组18只,分别建立兔左桡骨中段0.5cm、1.5cm、2.0cm、3.0cm的骨缺损模型,造模同时将所截除骨段保留并取少量骨旁组织作为对照组E标本,造模时间记为0周,其后于1W、3W、4W时处死各组动物6只,取骨缺损周围组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其BMP-2含量,并观察不同时间点的骨愈合情况。结果:建模1周时各组骨缺损区组织BMP-2成份和对照组E相比分泌量明显增加,3周时BMP-2成份分泌量达峰值,4周时BMP-2含量较前明显减少,在同一时间,BMP-2的含量随骨缺损长度的增加而减少。骨愈合情况和时间、骨缺损长度亦有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有可比性的兔桡骨骨缺损模型,这种最接近于临床实际的客观动物模型,为探索人类骨折愈合机制提供了动物实验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