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创新对国家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创新驱动发展,在鼓励创新方面知识产权制度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以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的模式向前推进,专利信托作为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中的一种崭露头角,但是也应当看到作为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在目前有形资产融资的法律框架下,很难在融资市场上获得相当的认可,这就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产权融资的相关模式。传统意义上的产权融资、证券化融资、以及新兴的众筹、类证券化等筹集资金的方式,均是以知识产权为基础资产,借助目前的知识产权转让、质押、权利瑕疵担保等基础制度,再结合资产证券化、抵质押等融资模式而产生的融资交易结构。而作为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法宝的专利权,却因为其本身权利不稳定、价值难以确定、流动性差、很难商业化等原因,无法为企业提供其最大的价值。面对这些风险,在专利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中会被放大,甚至导致融资交易结构缺乏可操作性。接下来,如何构建合理的创新交易架构,如何管控专利资产证券化融资交易模式中的风险,从而更有利的促进专利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值得研究。本文正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专利资产证券化概述”、“我国专利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法律现状”、“国外专利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实践发展观察”、“我国专利资产证券化法律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首先介绍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内涵、运作原理,以期对专利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特征有更深刻的掌握。分别从构建专利基础资产池、设立SPV、实现真实销售,专利资产信用增级、信用评级,以及专利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销售及后续管理等方面阐述专利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第二部分,探讨我国专利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风险及法律现状。着重从三个角度入手对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第一是专利自身的风险,即专利权利归属可能引起的法律风险、专利权涉诉引起的法律风险以及专利资产评估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可能导致专利资产价值减损。第二是交易结构中存在的风险,可能涉及“真实销售”过程中、SPV的破产隔离中、信用评级和增级体系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参与者需要密切协作,这样才能保证证券化交易的成功。关于我国专利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现状,虽然已经颁布了多项相关的部门规章,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制度框架已基本构建,但是,我国目前并没有一部专业的专利证券化法律法规。本段主要通过表格对相关立法和规章进行了整理。第三部分,是对国外专利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实践发展进行观察。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分别对美国和日本的首例专利资产证券化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充分借鉴美国、日本的成功经验,从政府战略层面高度重视专利证券化融资方式,以期借鉴外国经验来防范我国证券化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进而促进我国专利资产证券化的进程。第四部分,是对我国专利资产证券化法律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首先建议完善专利资产证券化相关的立法模式,可以试行“政府试点与立法先行”、以及“分散立法与专门立法相结合”的模式,以期设计一个完善的专利资产支持证券运作的法律框架。其次针对第二章分析的风险,通过提高专利的审查质量、合理完善资助政策以及刺激高质量的专利市场需求,来提升专利质量。提出从完善专利尽职调查程序和确认将来债权具有可流转性方面,预防化解专利自身的法律风险,完善专利支持基础资产的选择和转移,以期固化其未来现金流。最后针对交易结构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规避特殊目的机构自身破产风险、运用信托方式构建风险隔离机制等建议。在建立统一的专利价值评估体系等方面,提出优化专利价值评估模式,完善信用评级和增级体系,有效防范专利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促使我国专利证券化不断向前。文章最后指出,通过建立健全专利资产证券化相关的监管制度来加强对专利证券化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对专利证券化风险性和合规性两大方面做好监管。同时,在市场方面,要保证专利资产支持证券的流通性,需要更好的发展知识产权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