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agy于1987年首次提出词汇附带习得,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者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理解意义,而不是专门学习单词上。2002年,Ellis提出以频率为中心的二语习得观,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国外许多语言学家已经研究了频率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尤其是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27名某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1)研究生是否能够通过阅读附带习得词汇?2)接触频率对研究生在阅读中附带习得词汇有何影响?3)生词在文本中出现几次才能确保词汇附带习得的发生?4)接受性词汇知识是否比产出性词汇知识更容易附带习得?5)词汇附带习得中接受性词汇知识是否比产出性词汇记忆停留时间更长?本实验分为3个阶段:阅读文章、即时测试、2星期后延时测试。27名受试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E3、E7和E10.每组有10篇文章,每篇文章独立出现在10张纸上。E3组读3篇主要文章(含目标词),E7组读7篇主要文章,E10组读10篇主要文章。每篇主要文章都含有10个目标词汇。事先受试被告知阅读文章之后有阅读理解测试,目的是让他们注意力不要放在目标词汇上,而是阅读内容上。读完之后,材料被收上来,然后立即分发第一份词汇测试。共有八份词汇测试,依次分发。分别需要测试10个目标词汇的产出性和接受性的词汇拼写,关联和语法三个方面,以及语义和搭配的接受性的知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生可以通过阅读简单的短文附带习得词汇知识。通过在语境中多次接触生词,学生通常获得生词的部分知识。2)除了产出性关联方面的知识3次组与7次组,以及3次组与10次组之间在词汇附带习得知识上没有显著差别,7次组和10次组在8项词汇项目上都没有显著差别。也就是说,本研究中学生习得的词汇并没有随着接触频率的提高而增加,这和Webb的2007年的研究有很大不同。但是在接下来的部分,与前人结果的差异原因会得到说明,本研究的一些缺陷导致学生附带习得的结果受到影响。3)学生在接触词汇3次时就已经能附带习得部分词汇,7次时能发生大量的附带习得,而接触10次比接触7次的习得率没有显著提高。4)学生首先附带习得接受性词汇知识,且通过阅读接受性词汇知识的习得率要高于产出性知识的习得率。5)延时测试表明学生对接受性词汇知识的记忆更长久,产出性词汇知更容易随时间被遗忘。也就是说接触频率高更有利于学生记忆接受性词汇知识。